【释义】:
中国古代哲学术语,与“人道”相对称。
道,有道路,方法,法则,规律之义。天道观历来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天道是自然及其发展的规律,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天行有帝,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鲸鱼死,彗星出,天道自然,非人事也”(王充《论衡·乱龙》);一种认为天道是支配人命运的上天意志的表现,是吉凶祸福的征兆,如:“天道福善祸谣,降灾于夏”(《书·汤诰》):“道之大原在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举贤良对策三》)。据此,其异名也包含这两种观点。其中,含有自然法则、天理、天意、天象、天气等义。
《易·谦》:“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天理)《庄子·庚桑处》:“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夫春与秋,岂无得然哉?天道已行矣。”(自然法则)《国语·周语下》:“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天象)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