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总集。
南朝(陈)徐陵(507-583)编。十卷。
陵字孝穆,徐摛之子,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陵少时能文,通老庄义,及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梁武帝时,为东宫学士,后以散骑常侍使魏,及北齐受魏禅,复使于齐,被拘留七年始归。后入陈,颇受重视。
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职,后以年老致仕。宣帝时复诏起用,后主时为太子少傅。所为文颇变旧体,辞藻绮丽,与庾信齐名,世号“徐庾体”。有《徐孝穆集》,与《王台新咏》并传。此编为东周至南朝梁代的诗歌总集。收诗七百六十九篇。
计有五言诗八卷,歌行一卷,五言四句一卷。除九卷中的《越人歌》相传为春秋战国间作品外,余皆汉至梁人之作,且多民歌。或云《玉台新咏》在流传过程中或杂有后人窜乱,未为定论。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谓此书编纂宗旨在于“选录艳歌”,即主要收录男女闺情之作。
实际其诗多刚健清新,具有深刻思想性,而少歌功颂德之庙堂文学。且能重视民间文学。
如古代着名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即首见于此书。其他如《上山采蘼芜》、《陌上桑》、《羽林郎》等,都能表现出真挚的爱情和妇女的痛苦,既有艺术价值又有社会意义。
在形式上,更能重视南朝兴起的五言四句诗的短歌句,收录一卷之多,对于唐代五言绝句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此编比之略早的《文选》只录前人作品不同,它选录了梁中叶以后许多在世诗人作品。其中有些诗比之“永明体”更讲究声律、对仗,从中可以看出“近体诗”的成熟过程。从沈约《八咏》一类杂言诗,更可见诗、赋的融合以及隋唐歌行体的形成,凡此,对诗歌形式的发展均有研究价值。
其他如曹植《弃妇诗》,庾信《七夕诗》(原集未收),班婕妤、鲍令晖、刘令娴等女作家诗作,也赖此以存。故是编在早期诗总集中颇见重要。有明代无锡孙氏活字本(最早),《四部丛刊》影印本,明末赵均有覆宋刊本,今有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
清吴兆宜的注释及纪容舒的《考异》都曾参考赵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