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集。
①唐人顾况(725?-814?)撰。三卷,附补遗一卷。况字逋翁,晚自号悲翁、华阳山人,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进士,曾为校书郎,转着作郎。
因诗中讽嘲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后隐居茅山,自号华阴真逸。
原集二十卷,已佚。明万历间辑所佚成书,收诗、赋二卷,文一卷,另附补遗一卷。
其诗重内容,不以文采华丽求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皆为讽刺劝戒之作,《彩枝词》为学民歌之作,色彩甚浓;《公子行》、《行路难》等作品艺术风格奇特,为李贺诗风之先声。有《四库全书》本,道光中浙江黄山庄刊本。②北宋王珪(1019-1085)撰。
四十卷,一作六十卷、附录十卷。珪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
后徙舒(今属安徽)。庆历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掌朝凡十六年,无所建树。其集原本久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抄成编为六十卷,又附录十卷,清内府刊印《武英殿聚珍版书》时,将“其中青词、密词、默词、醮词、齐文、道场文、功德疏,及教坊致语之类,均非文章正轨,谨禀承圣训,既加删削,重编为四十卷。”诗词作六卷,有诸体诗二百四十六首,帖子词、宫词、歌词百六十四首。
文三十四卷奏状三十三篇,札子三十六篇,表百七十一篇,内制文七百二十七篇,外制文二百十一篇,册文、祝文、祭文等七十八篇,问、议、序、启二十三篇,神道碑七篇,志铭、墓记三十二篇,凡一千三百一十篇。其文宏侈瑰丽多台阁之体。
其诗以富丽为主,讲究摛藻敷华,精思锻炼,细润熨贴。
《明堂庆成》、《上元应制》诸篇,工丽独绝。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排印本。《四库全书》本作六十卷,附录十卷。
今人栾贵明据残存《永乐大典》与乾隆《聚珍版书》本互校,又辑得十六条,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③宋人张纲(1083-1166)撰。四十卷。
纲字彦正,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一作金坛人)。
大观政和间试舍法三中首选。除太学正,迁博士,累官给事中。初与蔡京、王黼不合,南渡后与秦桧不合,致仕。桧死,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终于彦知政事。其座右铭曰:“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天下”。
自号华阳老人,谥文定,此编系其嗣子坚搜辑编成,以其自号名集。凡文三十三卷,诗五卷,词一卷,后附行状一卷。总八百五十九篇。
纲每成一文,都人辄传播,经建炎兵燹,十不余一。又以秦桧柄国,惧为所忌,绝意着述有年,故斯集所存,实为不足、《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诗文典雅丽则”。冠洪迈、于文熙二序。有《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