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琴瑟乐曲》或《闺艳琴声》。
俚曲。清蒲松龄(1640-1715)撰。
一卷。
松龄有《聊斋志异》已着录。此编为聊斋俚曲中着名艳情篇目,以抄本难得或中有猬亵语而未刻,《蒲松龄集》亦有目无文。一九八六年盛伟编《聊斋佚文辑注》始收录面世。其后日本蒲学专家藤田佑贤馈赠保存在庆应大学的“天一阁”藏本《琴瑟乐曲》复印件。两种曲本略有异同,特予着录。此曲以女儿思春,望嫁甚急,和婚后夫妻琴瑟和乐为题,以女儿自抒胸臆的手法,用山东民间俚曲形式创作。
语言清新流畅(杂有方言),以描写少女爱情心理和婚后性爱艳情为特色。全用韵语,以清江引、西江月淄口令打五、陕西调、对玉环带清江引等曲牌格局承诗。使用民间曲调极为熟练,文字灵活,俚质兼用,善用机括,秀雅绝伦,具有美学价值。
全曲约万余字,当作于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蒲氏五十五岁之前。庆应大学所藏天一阁本前有《老夫少妻不合阴阳感慨诗》、《山中乐》及五言绝句一首,篇中多出从《金瓶梅》抄来的五段词曲。篇后有高念东跋及李尧臣从《金瓶梅》引来的两首诗作“跋诗”(其一曰《题媒婆诗》)。
可见蒲氏此作深受《金瓶梅》影响,友人亦以此比并。
高跋给此曲以高度评价:谓“篇中起伏顿挫,呼应关锁,绝似《水浒传》;摹景写情,杂用方言,绝似《金瓶梅》;至其镂心刻骨,秀雅绝伦,则兼《西厢》、《牡丹亭》之长,而能自出机抒,不肯抄袭一笔,食古而化,乃有斯文。”其实蒲氏更多地受民间文学影响,高李皆未论及。蒲松龄纪念馆藏本及淄博民间传抄本(新发现的博山田庆顺藏本)皆无卷首三首引诗与篇中抄自《金瓶梅》的词曲,亦无最后高跋、李诗。研究者以为前无《老夫少妻不合阴阳感慨诗》等三诗,以及从《金瓶梅》抄来的秽亵诗文,更见原作精神,故蒲馆藏本及田氏藏本,已自删除篇中不协文字,而庆大本则皆保留。今《蒲松龄研究》第一期所刊刘宣整理本除删掉正文中的《金瓶梅》秽诗,余皆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