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何·塞拉 蜂房(1951 ):
作者简介 卡米洛·何塞·塞拉(1916 —)西班牙当代著名作家,1916
年5 月11 日生于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亚地区拉科鲁尼亚省帕德隆市伊里亚—
—弗拉维亚县。父亲是西班牙人,母亲兼有英国和意大利血统。9岁时随父
母移居马德里,曾进大学攻读医学、哲学和法律。1933 年西班牙内战爆发,
塞拉辍学,参加佛朗哥的军队,在战争中受伤。战后回到马德里,曾当公司
小职员、画匠、斗中士、电影演员。 1957 年被选为西班牙皇家学院院士, 1977
年被国王卡洛斯任命为参议员, 1983 年以其全部创作被投予西班牙阿斯图里
亚斯亲王奖;1989 年被瑞典皇家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是由于他的作品内
容丰富、情节生动而富有诗意。塞拉大学时代开始写作,1942 年发表第一部
氏篇小说《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一家》,引起轰动,作品以戏剧性的故事
和可怖的气氛展示了一个沦为杀人犯的青年农民的悲剧,反映了西班牙农村
的落后面貌。在文坛上打破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开了内战后小说的先声。其
后他的各类作品相继问世,主要有长篇小说《憩阁疗养院》(1943 )、《小
癞子新传》 (1944 )、 《考德威尔夫人和儿子谈心》 (1933 )、 《蜂房》 (1951 )、
《圣卡米洛,1936 》(1969 )、《为两位死者演奏的马祖卡舞曲》(1983 ),
短篇小说集 《飘过的那几朵云彩》 (1945 )、 《十一个有关足球的故事》 (1963 ),
游记《阿尔卡里亚之行》(1948 )及诗歌、剧本等多种。其中《蜂房》被认
为是作者最重要最新颖的一部,小说以一家咖啡馆为中心,描写了数百个骚
动不息的小人物的生活,被称为“一部开创了西班牙小说新时代的伟大作
品。”
内容概要 咖啡馆女主人堂娜罗莎脾气凶暴,动辄骂人。骂侍者,也骂
顾客。形形色色的顾客把双臂放在大理石桌上,想着这个世界,思考着卑微
的、可爱的或亲切的事情。有的沉默不语,有的回忆着往事,堂海梅·阿尔
塞向银行借了一笔款,做生意受了骗,想找工作找不到,只好在咖啡馆消磨
时光,一位太太的儿子患脑膜炎死去,她孤苦无依,总默默地坐在咖啡馆里
打发光阴;埃尔维拉小姐过着非人的生活,无所事事,靠施舍过日子,不停
地吸廉价烟,堂娜罗莎劝她交个男朋友,她不愿意,因为女人也有自己骄傲
的地方;堂巴勃罗跟她有过一段恋清,念念不忘一起度过的那些时光,觉得
她是个善良、温顺而可爱的女人,所以他老是斜着眼偷看她,卖烟的帕迪利
亚多次被她招呼去送烟,他曾骂她的一位相好叫流氓,致使她大发雷霆,从
此他更加尊敬她了……马丁·马科是个诗人,在嘈杂声中专心致志作诗。他
写的长诗《命运》已写了好几个月,总共300 来行,并做好了出版的准备工
作,但是他身无分文,连喝咖啡的钱也付不出,店主堂娜罗莎知道后,吩咐
侍者佩佩把他赶走,并叫他踢他两脚,马丁说等弄到钱后一定来还,现在可
以把他的书留下。但是来获同意,被哄出了店门。不过心肠软的侍者没有踢
他。马丁走进一家盥洗用品店,琳琅满目的用品象珠宝店,五颜六色,也是
一种奇观!随后他想,生活是最根本的,别人挥霍的钱,够穷人吃一年。他
很关心社会问题,希望大家一样,不太穷也不太富。走到地铁站口,他浑身
发冷,买了4 颗栗子。他总觉得知识分子的处境可悲,没有一个区分知识分
子价值的标准,他感到烦恼。马丁乘地铁到戈雅街他姐姐家去,他和姐夫堂罗伯托彼此看不顺眼,不时发生争吵;他们也很穷,但姐姐菲洛还是偷着给
他煎蛋、中奶吃。他说她是个圣女,姐夫却是个无赖。谈话间,菲洛想起明
天是她的34 岁生日,去年他们都忘了为她过,她很伤心。现在她一年比一年
老,只等孩子长大,然后自己死去。马丁离开姐姐家,来到街头一家酒吧。
老板是尼采的信徒,喜欢背一些段落给警察,却受到他们奚落,他问马了几
时发薪,原来马丁喝咖啡不付钱,总共欠他22 个佩塞塔。马丁说: “要是愿
意,你揍我一顿好了,反正我没钱,这不是什么不体面的事!”老板呆若木
鸡,不知所措。马丁和本图拉是老同学,好朋友,他向他要两块钱,他给了
他5 块。马丁在圣路易斯大街碰到他大学时代的女同学纳蒂,纳蒂打扮得花
枝招展,妖艳妖媚,活象公爵夫人,她抓住他的胳臂,马丁心憔,想逃走。
二人进咖啡馆长谈一小时。他们曾谈过恋爱,接过吻。临别时,马丁向她要
一个杜罗,纳蒂从桌子底下伸手给他十个。马丁走在街上,突然觉得头痛,
浑身发热,满头大汗。他受到警察检查,身上没证件。害怕得要死。他骂这
个世界,疯子的世界,傻子的世界。他需要的是吃饭,吃饭!马丁带着钱回
到堂娜罗莎的咖啡馆,还了前一天的欠帐,交了当天的咖啡钱,还叫来擦皮
鞋的。他想起了纳蒂,想给她买一幅版画。等赶到罗慕洛的书店挑好一幅维
纳斯版画时,才发现口袋儿里的钱不见了。原来他在咖啡馆上厕所时丢了。
一天早晨醒来,发现普拉姑娘活生主地躺在他身边。这是他许多个月来最幸
福的一夜。双双接吻,象新婚一般愉快。马丁高兴地为她背了一首诗。分手
后,马丁去了母亲的墓地,他脱帽悼念,想起了母亲35 年的生活。他发觉郊
外空气新鲜, 令人愉快。 他决定找个工作做, 要了一张报纸看广告。 巴勃罗·阿
隆索是个年轻的小伙儿,有现代买卖人那种善于活动的气质。半个月前他交
了个女朋友,叫劳里塔。劳里塔生得貌美,芳龄十九。他们坐在酒吧里握着
手,喝着酒。劳里塔很赞赏巴勃罗对他的穷朋友的关心,她再一次提起半月
前的老话,问他是不是爱她,非常爱她,永远爱她,他一一肯定。他对她大
献殷勤,关心他让她定做的大衣,希望她穿得漂亮,也应穿得暖和,免得害
病。他请姑娘吃了一顿丰盛的菜肴。姑娘从桌底下抚摸他的膝头,问他是否
不舒服,他说只是下午肚子疼,现在已经好了。在另一家酒吧里,劳里塔发
现巴勃罗认识一个女人,她质问他,气得眼里涌满了泪水,他安慰她,她终
于笑了。但他觉得她很有趣,很吸引人,很温柔,甚至也很忠诚,可是言谈
太单调了。当酒吧只剩下他们俩的时候,劳里塔一面让他发着永远不离开她
的誓言,一面脱了外衣,露出了绣着玫瑰色小花的白衬裙,两人站在镜前接
吻。姑娘戴着小乳罩,巴勃罗让她把乳罩解开,他吻她的背脊和嘴,她很高
兴,从心里感激巴勃罗。苏亚雷斯约有50 岁,和母亲住在一起,相处十分融
洽。晚上睡觉前,母亲总为他盖被,为他祝福。有一天他坐小汽车回家,换
了一条领带,洒了点香水,找个借口再次出门,他喊他的妈妈,一连喊了几
声,都无人答应,他觉得心房跳得特别厉害,没见到母亲便急忙下楼去,坐
上小汽车,让司机把车开到圣赫罗尼莫大街去。原来他是去咖啡馆和他的男
朋友幽会,因为他是个同性恋者。他朋友叫何塞·希梅内斯·费格拉斯,系
着绿领带,穿着条花短袜,外号叫“木头片”佩佩。苏亚雷斯也有外号,叫
“女摄影师”。他几乎面红耳赤地微微一笑,说他朋友穿得真漂亮,真可爱。
“木头片”在他的手腕上拧了一把。后来,他们俩挽着胳膊顺着大街走,想
去看场台球。“女摄影师”要“木头片”给他买朵红山茶花,因为和他在一
起,他得有个标记。“木头片”真的给他买了一朵山茶花,插在衣服上。正在练习演讲的大学者堂伊夫拉姆突然听见有人叩门。原来是楼上的邻居马埃
斯特雷。他惊慌地报告说,苏亚雷斯的母亲死了,是被人用毛巾勒死的。伊
夫拉姆赶紧通知警察,并去叫医生。经大夫检查,那位夫人确实已死。马埃
靳特雷被吓得浑身哆嗦,两腿乱蹬,翻着白眼珠,嘴里吐白沫。其他邻居也
不知所措。伊夫拉姆要求大家保持镇静,检查各自的房间,但没有发现任何
疑点。警察来了,向居民们查问了情况,死者叫堂娜马尔戈特,儿子就是搞
同性恋的苏亚雷斯。当天夜里,警察把苏亚雷斯和他的朋友“木头片”拘留
了起来。但他们却不知道为什么被抓起来。这桩人命案很快传播开去。但是
报上的消息却把年轻诗人马丁·马科视为杀人嫌疑,警察也到处授寻马丁,
了解马丁的人困惑不解,为他担心,特别是他姐姐菲洛。
作品鉴赏 《蜂房》出版于 1951 年,被认为“不仅是塞拉作品中最杰
出的一部,而且也是当今西班牙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是 30 年来西班牙出版
的最重要的作品”。小说共分6 章和一个尾声。写的是西班牙内战结束不久
马德里的下层社会。故事发生在1942 年12 月的短短3 天里:堂娜罗莎的咖
啡馆终日营营不息,各类顾客吃喝、间聊,轶事丑闻无所不谈。从咖啡馆到
街头,从酒吧到妓院,工人、职员、警察、巡夜人、妓女、同性恋者、小贩、
擦鞋匠……数百名各色各样的人物象蜂群一般骚动奔波,饱受着贫困、饥饿、
绝望、空虚、失业、情欲等物质和精神上的忻磨。其中有一个青年诗人,叫
马丁,因失业而生活无着。他放荡不羁,无所事事,出入于咖啡馆、酒吧,
以作诗消遣、自慰,不是因付不出钱被逐出店门,便是因欠帐而受到质问。
用讨来的钱付帐时还显出一副自命不凡的样子。正当他自我感觉畅快之时,
老妓女堂娜马尔戈特在家被人勒死,他被视为杀人犯而受到搜捕。这部小说
客观而真实地描写了内战后马德里的社会生活,再现了当时西班牙政局动
荡、经济困难、人民痛苦的凄凉现实。正如作者在初版自序里写的那样: “我
这本小说没有更多的(当然也不能更少的)希求,它不过是生活的一个片断,
既不隐讳什么,也无惊人的悲剧,也不发善心,只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
准确地一步一步加以描写。”在写作上,《蜂房》充分表现了塞拉文学创作
的鲜明特点:勇于进行新的艺术尝试,追求新的风格、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
具体地说,主要有这样五点:其一,小说形式打破了传统的线式结构,不为
时间和空间所约束。叙述故事采用倒叙、跳叙、闪回、同步等方式,象电影
的分镜头那样把人物的活动过程分割开来,于是就形成了多达200 有余的独
立小节,构思精心,安排巧妙,被认为是作者全部创作中结构形式最新颖最
独特的一部作品。其二,描述中充分运用对话形式,就象放映一部电影,叙
述者的叙述或介绍不过是一种过度或画外音。翻开作品就会发现,一对对的
人物如同日常生活中一样对话、闲聊、争吵、谈情说爱……使读者感受到一
种浓厚的、真切的、生动而朴实的生活气息,同时也使人物的喜怒哀乐、苦
辣酸甜等种种感受跃然纸上。其三,“集体主角”的巧妙运用。小说虽以咖
啡馆女主人堂娜罗莎开头,其间以诗人马丁的故事为主要线索,但他们都算
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在作者看来,他要写的真正主角不是一两个人,
而是成千上万的马德里下层市民。所以他便选取了300 多个人物,作为三教
九流、象蜂群一样多的马德里人的代表。这众多的人物极为重要,唯独如此
才能广泛而真实地反映象蜂房一般营营不息的、为生存奔波的芸姜众主的痛
苦生活。在作者笔下,这浩浩荡荡各色人等性格迥异、血肉丰满、形象鲜明,
充分显示了塞拉驾驭语言、刻画人物的深厚功力。其四,时间的高度浓缩。小说约合中文二十余万字,人物众多,叙述头绪繁复。而全部故事却仅仅发
生在短短的3 天年,即第一天下午、晚上、夜里,第二天上午、下午、晚上,
以及三四天后的一个上午。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讲述如此多的人物的如此复
杂的故事,作者如何绞尽脑汁地进行构思、安排,做到杂而不乱,多而不散,
是可想而知的。其五,客观如实的描述。这正如作者在初版序言中所说的。
整个小说他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一步一步准确加以描写的。”他对生
活既不粉饰也不夸大,因为“企图用文学的疯狂面具来掩饰生活,是一种欺
骗。”所以,《蜂房》不过是日常、粗暴、亲切而痛苦的现实的真实反映。
无论叙事写人,状物绘景,作者总是客观地不加评论地叙述,给人一种生活
就是这样的真情实感。
(朱景冬)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