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纱记》

《浣纱记》:传奇剧本。明代梁辰鱼作。共四十五出,原名《吴越春秋》,和《鸣凤记》、《宝剑记》被称为明代“三大传奇”。剧本取材于吴越兴亡的故事,以范蠡、西施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为线索,因其爱情纪念物是一缕浣纱而得名。剧本歌颂了为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范蠡与西施,他们把国家兴亡放在首位,让爱情服从国家利益。剧本抛弃了世俗的贞操观念,让西施从吴宫回来后又回到范蠡身边。作品总结了吴越兴亡的历史教训,歌颂了越国君臣团结奋斗,终于大败骄横腐化的吴国,这在明中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剧本宾白骈散互用,曲辞俊语如珠,全剧采用昆山腔演唱,声腔细腻、圆润、柔美,对昆曲的传播与发展有极大影响。是昆山腔进入戏曲音乐的奠基石。

(陶锡林 胡佩明)
《鸣凤记》明代传奇戏,共四十一出,相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但无确据。剧本以夏言、杨继盛为首的朝臣和权相严嵩父子的斗争入戏,塑造了刚直不阿、不怕权贵、不畏牺牲的正面人物“八谏臣”的形象,同时揭露当时专制政治的腐朽和残酷,反映了当时重大的政治事件,有一定战斗意义。作品写严嵩父子专权纳贿、残害忠良、祸国殃民,以及夏言、杨继盛为首的忠臣同他们进行斗争,有如“朝阳丹凤一齐鸣”。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大都取材于离当时不远的历史事实,所以演出效果比较好。象《灯前修本》、《夫妇死节》二场戏长期上演不衰;《严嵩庆寿》、《端阳游赏》、《文华祭海》等场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全剧人物众多,头绪纷繁,以忠奸矛盾为线索贯穿始终,纷而不乱。在艺术处理上打破了传奇生旦圆场的旧套,在戏曲史上是一个创造。

(胡佩明 陶锡林)

为您推荐

《石灰吟》

《石灰吟》:七言绝句。于谦作。诗中借物言志,以石灰自喻,描绘石灰的锤炼过程。借石灰的“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惜”来比喻自己,表达了诗人“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坚强志向。语意双关,比喻贴切。表现了诗..

《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游记,明张岱作。见《陶庵梦忆》。本文生动介绍了杭州人七月十五游西湖的风俗人情。文中对五类赏月游人的不同心境、神态以及赏月时人声鼎沸、船篙相击的热闹场面作了生动的描述。表示出对达官显贵,市井无..

《原君》

《原君》:散文。选自《明夷待访录》。清初黄宗羲作。原,即探讨和推论本原。文中对古代设立君主的目的和君主的职责进行了探究。认为君主之设,本在为人民兴利除害,而非为一家私有。作者激烈地抨击了封建专制政治,认为封建皇..

梁辰鱼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七言歌行。高启作。当时诗人登上南京雨花台,面对波涛滚滚的长江,联想起历代兴亡交替,感慨万千。诗首先描绘了大江东去,钟山如龙的壮阔景观,语言豪放,接着一气呵成,从秦始皇写到“前三国,后六朝”,点明因..

《二拍》

《二拍》: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总称。明凌濛初创作。共收八十篇,但其中一篇在《初刻》、《二刻》均有,另外《宋公明闹元宵》为杂剧剧本,故实收拟话本共七十八篇。这七十八篇小说几乎完全是凌蒙..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抒情散文,明代归有光作。写于时嘉靖 14 年(1535)。当时,前后七子把持文坛,复占势力甚盛,模仿秦汉,囿于形式,形成了一种因袭剽窃之风。以归有光等人为首的唐宋派树立新的旗帜,反对复古,推尊韩欧,以创作实践进行抗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