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简介:路得这个名字多次在旧约路得记中见到,这卷圣经是一卷重要旁支的历史,详细敍述路得是大卫的先祖,并爲犹大王室的先祖。
2.圣经记载:
1)路得是摩押女子。在士师时代,以色列地发生了大饑荒。有一个伯利恆人叫以利米勒,他和妻子拿俄米,及两个儿子寄居摩押逃避饑荒。以后以利米勒死在摩押,其二子就娶摩押女子爲妻。
长子娶的媳妇叫俄珥巴,次子娶的媳妇叫路得。过了十年拿俄米的两个儿子相继死去,遗下寡妇俄珥巴和路得(得1:1—5),于是拿俄米决意回归故土巴勒斯坦的伯利恆。
两个儿媳愿随她同回伯利恆,但拿俄米劝两儿媳归回自己娘家。这样长媳俄珥巴便回娘家去了,次媳路得却坚决要跟婆婆同去,愿终身伴随奉侍婆婆(得1:16—18)。
2)她们回到伯利恆,正值收割麦子的季节。路得孝敬婆婆,天天出去到麦田拾取掉在田间的麦穗。
路得拾麦穗被田主人波阿斯所注意,就允许路得在收穫期间继续拾穗。波阿斯是路得的公公以利米勒的近亲,他听说过路得事奉其婆婆的孝行,就命令割麦者故意遗落麦穗供路得拾取(得2:15—16)。
3)到日落时,路得在田间把拾的麦穗打成麦子约有一伊法。路得把麦子交给她婆婆,并告诉婆婆,由于波阿斯的美意和命令,所以才能拾取这么多麦穗。
从此路得在收割大麦小麦期间,白天则和波阿斯的使女在一起拾麦穗,夜间则与婆婆同居(得2:17—23)。
4)拿俄米希望路得再嫁的心情甚切,一方面是爲路得自身设想,一方面又爲遵循以色列的惯例与法律,她就命路得往波阿斯处,使波阿斯能履行其亡夫以利米勒近族的义务(得3:1—9)。
5)波阿斯依从了路得的请求。但是他说有一个较波阿斯更亲近的人,如果他不愿履行这一合法名分,波阿斯将娶路得爲妻(得3:8—13)。
拿俄米深信波阿斯必会实践他的约言,就劝路得静待波阿斯。于是波阿斯採用当地的风俗和法律手续,请那个近族在城门口当着众长老的面说明,是否愿娶路得。
那个近族声明他不能承担这个责任,而把这个责任推卸给波阿斯。波阿斯承受了这个责任,并遵守礼仪娶了路得爲妻(得3:10—4:13)。
6)路得以后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俄备得。以后俄备得生了耶西,耶西生了大卫,即是耶稣的远祖(得4:13—17;太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