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路得跟从拿俄米:(源)《路得记》第1章1至22节。(典)在士师执政时代,有一年犹大地方发生了饥荒。一个名叫以利米勒的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从伯利恒的以法他迁到摩押居住。他的妻子叫拿俄米,两个儿子一个叫玛伦,另一个叫基连。后来以利米勒去世,遗下拿俄米和儿子;儿子都跟当地的女子结了婚,玛伦的妻子名叫路得,基连的妻子名叫俄珥巴。他们一起生活了大约十年,玛伦和基连也相继去世。拿俄米准备从摩押回到犹大去,因听说犹大的年景已经好转。临上路时,她对两个儿媳说:“你们还是回娘家吧!你们对丈夫、对我都很好,但愿你们都能再找到好人家,重享家庭之乐。”拿俄米和她们吻别,她们不禁失声痛哭,说:“不,我们要跟着你走。”拿俄米劝她们:“为什么跟着我呢?你们还是回娘家吧!难道我还能生儿子,再作你们的丈夫吗?我已经老了,不可能再嫁人了;就是真的再嫁人,今天晚上就生儿子,你们也等不到他们长大呀?”两个媳妇听了这话,又放声大哭。最后俄珥巴吻别婆婆,上路返回自己的家乡;路得还是依依不舍,不肯离去。拿俄米对路得说:“看,你嫂嫂已经回她娘家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她回去吧!”路得却说:“不要催我离开你。你到哪里去,我也要到哪里去;你住在哪里,我也要住在哪里;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死在哪里,我也死在哪里,同葬在哪里。只有死才能把我们分开。”拿俄米见路得态度坚决,就不再劝她。于是,婆媳两人一同回到伯利恒。城里的人看到她们,都很惊讶,说:“这不是拿俄米吗?”拿俄米回答:“不要再叫我拿俄米(“甜”之意),要叫我玛拉(“苦”之意),因为全能的上帝使我受了大苦。我满满地离开家,耶和华却使我空着手回来。”就这样,拿俄米带着摩押族媳妇路得回到伯利恒,当时正是开镰割麦的季节。(释)~是一曲婆媳互爱的悠扬颂歌。丈夫以利米勒和儿子们死后,拿俄米为了两个儿媳获得再婚的幸福,诚心劝她们回娘家改嫁;年轻的路得为使孤苦无靠的婆婆老有所养,却无论如何也不离去。她们相互体谅、彼此尊重、真诚相爱,婆媳之间的关系异常和谐而美满。联系作品产生的背景,这段故事还有另一层意义:赞美不同民族间的团结与互助,反对敌视异族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潮。路得本是摩押族(常与以色列不和的异族之一)女子,却对犹大族婆婆说:“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从而体现出一种普世博爱的社会理想。(例)路得的故事见于许多西方艺术家的笔下。英国诗人济慈在《夜莺颂》中写道:“路得怀着一颗忧伤的心,站在异乡外邦的麦田里,泪流满面,思念家乡。”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