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莱尔斯,Ph. :
生于波尔多。父亲是工业家。索莱尔斯是加里玛出版社终身职业作家。他在短篇小说《挑战》(1957)获费纳隆奖后开始使用索莱尔斯为笔名,索莱尔斯拉丁语原意是一切皆为艺术。1966年与赴巴黎学习的保加利亚姑娘J.克里斯蒂娃结为伉俪。1960年他在瑟伊出版社创办的《原样》(又译《如是》)杂志,1982年在加里玛出版社更名《无限》出版至今。它不断开辟文化领域的创新思路,在哲学、宗教、思想、文学等方面活跃了法国文坛。
索莱尔斯与R.巴尔特、J.德里达、G.巴塔耶、M.福柯、J.拉康、克里斯蒂娃等同为法国结构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他欣赏达达主义、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等学术主张,却始终不愿给自己及作品定位。他的思想变化迅速,令人目眩,时空交叉构成了他文学创作的主要特色。他的小说《天堂》(1981)以怪异的文体轰动了法国文学界。开创了无标点符号、无断句的新形式:文本不再主宰断句,用纯节奏性音乐和复调摆脱了主体的极限束缚,神学家的出现显现了天主教思想的重要性。《女人们》(1983)叙述了主人公与女性的关系,对性的感受与体验,描述了主人公的感官刺激。《时光的旅人》(2009)追述了诸多诗人、文学家、音乐家、哲学家的往事与作品。《通灵者》(2014)表现了不同形式的通灵术。其他作品还有《固定的激情》(2000)和《情色之花》(2006)等。
索莱尔斯的论文集《极限体验与书写》(1968)通过对但丁、D.-A.-F.萨德、S.马拉美、A.阿尔托、巴塔耶和洛特雷亚蒙的剖析,打破线性的文字叙述,探讨非线性的、多重的隐匿空间,显现叙述对象的无限性。他与法国当代诸多文人的交往,在意大利、美国、以色列等地的游历,构成了一部微观的欧洲当代文学艺术史。他将自己的回忆录称为《一篇真正的小说——回忆录》(2007),一方面承认这是亲自讲述自己的一生,另一方面是对本人思想经验与文学创作经验的回顾,从中甚至可以了解到整个法国20世纪思想与文学的变迁。他的论文集还有《卡萨诺瓦》(1998)、《无限的颂歌》(2001)、《走向天堂》(201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