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伊,S.

    韦伊,S. :

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卒于英格兰肯特阿什福德。父亲是信仰基督教的外科医生。韦伊在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31年获得哲学教师资格,被分配到普伊中学任教。在此期间她开始与工会合作,支持工人罢工,决定过每天5个法郎的生活,以便把大部分工资捐献给矿工互助会。为了确切地考察无产阶级的状况,她认为应该与最贫困的人过同样的生活,于是放弃了舒适的教职到工厂里去做学徒。1934~1936年,她先后到阿尔斯通工厂、巴斯–安德尔冶金厂和雷诺汽车公司去当一个普通工人。她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写成的工厂日记在她去世后出版,标题是《工人的状况》(1951),被A.加缪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伟大和最精彩的作品”。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她来到巴塞罗那前线支持共和派的斗争。当战火蔓延到法国的时候,她由于是犹太人而不得不躲到阿尔代什省去当农业工人。1942年她逃出法国到了英国伦敦,参加了C.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她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加上长期甘于贫困而营养不良,结果被结核病夺去了生命。

孩提时代的韦伊与父亲在一起

韦伊从未停止写作,但是她生前只在《无产阶级革命》《社会批判》等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章,她的著作都是在身后由她的朋友们出版的。除了《工人的状况》之外,主要有她在去世那年写的《关于自由与社会压迫的原因的思考》(1955),加缪认为它是自K.马克思以来最为深刻和最有预见性的著作。另外还有《笔记》(1951~1956)、《诗集》(1968)和未完成的悲剧《被拯救的威尼斯》(1965)等。

韦伊的作品和思想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她认为思想家或作家不应该保持中立,而是必须采取行动,作家应该赋予自己的作品以某种意义。她要过一个工人的生活,因为只有切身体验到工人的痛苦,才能对劳动的方式、特别是泰罗制进行有效的批判。

韦伊十分喜爱古希腊悲剧里的女主角安提戈涅,也像她那样自愿作出牺牲,以致在英国的时候,她竟然拒绝接受比一个在纳粹集中营里的犹太人更多的口粮。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来自她对皈依的基督教的信仰。但她的心态比工人更加悲观,因为体力劳动对于她要艰苦得多,她体会不到工人们在贫困生活中也可能拥有的快乐。她以自己的瘦弱之驱,在抵抗运动中拼命工作,积劳成疾而病逝。这种甘于与赤贫者融为一体的思想和行动,已经超越了哲学和文学的范畴,在当时的法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36年,韦伊参加西班牙内战时的影像

为您推荐

迪埃克斯,L.

迪埃克斯,L. : 生于法属留尼汪岛,卒于巴黎。在V.雨果等浪漫主义作家的影响下写出了第一批诗歌《憧憬》(1858),随后以诗作《诗篇与诗歌》(1864)逐渐成为新生的帕尔纳斯派特别是C.-M.-R.勒孔特·德·李勒的弟..

阿莱,A.

阿莱,A. : 生于翁弗勒尔的一个药剂师家庭,卒于巴黎。很早就显示出说笑话的才能。1872年中学毕业后,来到巴黎进入药学院学习。1878年参加了一个叫“水疗”的文人社团。1885年担任《黑猫》主编。他创作了..

雷米,P.-J.

雷米,P.-J. : 生于西南部昂古莱姆。雷米是他的笔名。青年时期在巴黎政治学院学习法律,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后来成为外交家和作家。1963~1966年他先后在香港和北京担任外交官,1966~1971年任法国驻伦敦大使馆秘..

阿莱克西,P.

谢尔菲格,H.

谢尔菲格,H. : 生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家私营企业的经理。1924年中学毕业后在大学就读了几年,即投身绘画、创作和记者生涯。20世纪30年代,在H.基尔克影响下,谢尔菲格对政治产生浓厚兴趣,并..

贝朗瑞,P.-J.de

贝朗瑞,P.-J.de : 生于巴黎,卒于巴黎。当过学徒、差役、印刷工人和职员。他的成名作歌谣《意弗托国王》(1813),塑造了一个善良简朴、爱好和平的老好人国王的形象。他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共出版了4部歌集(181..

行吟诗人

行吟诗人 : 行吟诗人多为贵族男女,生活优裕,提笔吟诗以歌咏“微妙爱情”。分为南方行吟诗人(le troubadour)和北方行吟诗人(le trouvère)。南方行吟诗人基本上属于贵族圈,多集中在普罗旺斯地区。作品体现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