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恺郭尔,S. :
生于哥本哈根一笃信宗教的富商之家。从小接受神学教育并在后来投身于宗教事业。他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①哲学与辩证法,如《非此即彼》(1843)、《人生道路各个阶段》(1845)。②心理学,如《忧虑的概念》(1844)、《爱的作品》(1847)、《对死的厌倦》(1849)。③神学和基督教教义,如《基督教的讲道》(1848)、《基督教徒的品行修养》(1850)等。
克尔凯郭尔在他的哲学名著《忧虑的概念》中提出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概念,从而奠定了宗教存在主义的思想体系。他主张宗教仅仅是一种存在于人们心中的理念,人们可以不必顾及上帝的存在与否,而位于哥本哈根的克尔恺郭尔墓地只需要面对他们自己的选择,即耶稣或罪过,信仰或毁灭。非此即彼的选择就是自在之物,存在于极度快活的突发时刻和对上帝、家庭及义务负责的人的一生之间,也就是说,人们必须对生活中的美学或者伦理作出选择,采取非此即彼、二者选一的态度。这一信念后来成为一切存在主义的思想基础。克尔凯郭尔否定理性至上的乐观精神,剖析人的忧虑和绝望的情感,并且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存在就是一切”的口号。他在后期作品中宣扬超验的神秘宗教学说,并提出同所有情理相反的论点,即上帝只是一个凡人,上帝的选择假定了一种信仰,于是人们全都将其作为绝对的选择,而基督教徒尤其是牧师的生活并不符合《新约》所规定的各种教义。由于宗教存在主义和克尔凯郭尔对丹麦教会和N.F.格隆德维克的赞美圣歌的猛烈抨击,丹麦教会将他视为异端,欧洲和国际教会亦同他进行大辩论,指责他亵渎神灵,犯下了反宗教的罪行。
克尔凯郭尔作为存在主义创始人对欧洲文学的影响巨大。1925年,法国剧作家G.马塞尔把克尔凯郭尔所创导的存在主义运用到戏剧中,在法国创立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文学。这种文学着重描写灵魂和肉体的矛盾冲突,灵魂的再现和上帝的干预,充满了超验、神秘的宗教色彩。1938年,法国作家J.-P.萨特又将存在主义哲学应用到小说《恶心》中去,创立了无神论存在主义文学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