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胁顺三郎 :
西欧文学的研究者,在英国文学研究领域建树最丰。20世纪20~30年代日本文坛最有影响的诗论家,对日本现代主义文学发展影响巨大,被视为“日本现代主义的守护神”。
西胁顺三郎自少年时代起就对欧洲语言和美术抱有强烈兴趣。18岁时成为画家藤岛武二的弟子。藤岛为日本近代美术史上重要的西洋画派白马会(1896年成立)主将,1911年西胁入门时,白马会已面临解散。本来准备以绘画安身立命的西胁,因诸多原因放弃了留法学习美术的计划。他开始对写诗感兴趣,19岁尝试用英文作诗。这一时期尤对英文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感兴趣,但对日语文学兴味索然。1917年毕业于庆应大学经济系,但对经济学兴趣有限,基本沉迷于阅读文学与语言学的书籍。1920年,读到了日本诗人荻原朔太郎的诗,突然发现日语表现的丰富可能性。1922年,西胁作为庆应大学预科的教员,获庆应大学资助前往英国修读英国古典文学。在伦敦他广泛结交艺术家和已渐露头角的小说家约翰·科利雅、“漩涡派”的温达姆·勒韦斯等。他接触到了现代主义艺术和艾略特的作品《荒原》等。
1925年11月他携妻归国,次年活跃于日本诗坛。他的作品,尤其是理论文章,对整个日本现代主义文学影响巨大。他的诗学文章,特别是1929年出版的诗论集《超现实主义诗论》(厚生阁出版)乃是日本最为重要的文学理论。《超现实主义诗论》从标题上看似乎非常“布勒东”,但这却非其本意。西胁顺三郎一直对将法国文学家A.布勒东等超现实主义奉若“准绳”的说法不以为然。他的理论融合了道家的语言思想,对中国古诗、宋元美术、道家思想亦有不少著述。这不仅是文学的重要著述,也是哲学的重要著述。其理论跨越不同学科,融汇中西和古今。
西胁顺三郎于1963年被美国诗人、批评家E.庞德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后因翻译成西文的作品不够而落选。他是首位获此提名的日本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