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哈伦,É.

    维尔哈伦,É. :

生于圣阿芒镇一个小业主家庭,卒于法国鲁昂 。维尔哈伦1868年去根特上中学,1874年进卢万大学读法律,与后来发起“青年比利时”文艺运动的一些作家和画家结识。1881年他到布鲁塞尔当见习律师,开始写诗,最初是象征派诗人,后来才注意广泛的社会问题。

维尔哈伦的第一部诗集《佛兰芒女人》(1883)像典型的佛兰德画派那样赞美尽情享乐。接着发表的诗集《修道士》(1886)又鼓吹天主教的禁欲主义。这种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摇摆说明他的思想尚未定型。1887~1890年间写的诗集《黄昏》《瓦解》和《黑色的火炬》是倾诉世纪末颓废心情的三部曲,反映出他对资本主义制度感到悲观绝望而形成的精神危机。

维尔哈伦画像

1891年,维尔哈伦接近工人运动,同年发表的诗集《我路途上出现的事物》说明他的思想开始有了变化。第二年他加入比利时工人党,积极参与建立“人民之家”的艺术分会,创作上也转向反映现实,发表了诗集《妄想的农村》(1893)、《触手般扩展的城市》(1895)、《幻想的村庄》(1895)等。这些作品大多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城乡对立,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而导致田地荒芜,城市成了群众革命运动的中心。同时维尔哈伦在欧洲各地旅行,更加开扩了眼界,摆脱了悲观情绪。他歌颂工人阶级创造了现代化的工业奇迹,深信生产力的发展必将推动社会的进步。这种热情的写作使他获得“力的诗人”“现代生活的诗人”等声誉。

1898年,维尔哈伦发表四幕剧《黎明》,描写群众和士兵的联合起义,预言社会主义必将胜利。这部作品表现出他思想上的一些矛盾,他虽然认为革命不可避免,但又幻想不通过流血的斗争而轻易取得成功。剧作于1901年公演,不久维尔哈伦离开比利时定居巴黎。他在法国写了《生活的面貌》(1899)、《喧嚣的力量》(1902)、《复合的光彩》(1906)、《最高的节奏》(1910)、《熊熊的火焰》(1917)等诗集,这些诗集歌颂各国人民之间友谊和团结,表现了人民的力量,充满对未来的信念。他还写了名画家的评传《伦勃朗》(1905)、《鲁本斯》(1910),历史剧《菲利普二世》(1901)、《斯巴达的海伦》(1909)。他的《整个佛兰德》(1904~1912)包括5册诗集,作者把这部史诗般的作品献给祖国比利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立的比利时也受到了德国的侵犯。这对维尔哈伦的“普遍的友谊”“统一的欧洲”等理想是个无情的打击。因此他写了散文集《浴血的比利时》(1915)和诗集《德国的罪行》《战争火红的翅膀》等表示抗议。他到处奔波演讲,在鲁昂不慎被火车轧死。

为您推荐

谢尼耶,M.-J.

谢尼耶,M.-J. : A.de谢尼耶的弟弟。生于君士坦丁堡。他早期的生活和创作都与他的兄长类似,但是他属于雅各宾派,命运比兄长要好得多。他是诗人,更是剧作家,他的作品在最初的失败之后获得成功,主要原因是他的..

《哥伦布的梦想》

《哥伦布的梦想》 : 全诗共4700行,采用英雄双行体书写。以基督教复兴为母题,以一位天使拯救狱中的C.哥伦布为起始,以天使与哥伦布的对话为情节展开,叙述了发现美洲新大陆、建立殖民地、谋求民族独立、赢..

皮卡尔,E.

皮卡尔,E. : 生于布鲁塞尔一个律师家庭。皮卡尔1854年在中学修辞班毕业,做过水手。186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他曾创办《自由报》(1865),编纂巨著《比利时法典》。他写了不少小说、散文、回忆录、剧本,如《关..

吉尔坎,I.

格莱塞,J.-B.L.

格莱塞,J.-B.L. : 生于亚眠市。父亲是亚眠的行政长官。格莱塞早年在亚眠耶稣会中学读书,后来到巴黎大路易中学。他加入了耶稣会,在耶稣会的各个中学教授人文科学。在写了《爱国之歌》(1730)之后,他开始写作..

《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

《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 : 故事灵感来源于霍桑生活的马萨诸塞州萨勒姆镇背街的一幢带尖角阁的房子。这幢具有哥特式风格的小镇民居产权属于霍桑家族,而殖民时期居住在这里的霍桑的高祖曾作为法官参..

《冰岛之钟》

《冰岛之钟》 : 长篇系列小说,包括《冰岛之钟》《聪明的少女》和《哥本哈根的火光》。第一部《冰岛之钟》的主人公是一位贫苦农民,他不屈不挠,面对逆境,以一首苦涩的诗歌来作答。他被诬陷犯了谋杀罪,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