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尔,T. : 英国政治家、作家。出生于伦敦。自祖父起,世代以法律为业,父亲曾任法官,并取得爵士称号。他幼年在伦敦的圣安东尼学校求学。12岁左右进入著名的政治家约翰·摩顿的邸宅充当侍从,14岁入牛津大学深造时,对拉丁语已相当娴熟。这时又向知名学者威兼·格罗辛学习希腊语。他厌恶中世纪的烦琐神学及教会的宗教偏见,对人类精神力量的解放感到极大的兴趣。他精通哲学,爱好音乐,对数学及天文学等也很有研究。然而他内心中曾经产生过矛盾,曾在伦敦的卡尔特修道院修过4年苦行,还想充当托钵僧。他交游很广,尤以与人文主义大师写有讽刺名篇《愚人颂》的埃拉斯穆斯的往还成为历史上的佳话。
莫尔在牛津学习不到两年,又回伦敦学习法律。
1504年被选为议员,进入议会。他曾反对英王亨利七世向议会勒索款项。亨利七世迁怒于莫尔的父亲,将其投入监狱,莫尔不为所屈。
1509年亨利八世继位,第2年, 莫尔担任伦敦市副行政司法长官。1515年,他受伦敦商人同业公会的委托,出使佛兰德(在今比利时)谈判贸易问题。这件事在《乌托邦》中曾有记载。他以后又曾数次出国办理外交事务。
亨利八世和莫尔交往密切,还因莫尔博学,并孚众望,一心想要罗致他。1517年,他被任命为上诉法院院长、枢密院顾问官。1523年当选为众议院议长,曾发表演说,主张每一个议员为了国家的利益应该有权申述自己的观点,抵抗专制主义。1529年任大法官。但亨利八世的所作所为都以自己的利益和欲望为前提,莫尔终于因此和他决裂。1532年,莫尔反对亨利离婚再娶,辞去大法官之职,并拒不参加亨利婚礼。亨利原先支持罗马天主教皇,不赞成各国拥有独立的教会。后因教皇在他的婚姻纠纷上不给予支持,加之他早已觊觎英国境内天主教寺院的财产,于是中断同教皇的关系。这一切都遭到莫尔的反对。1534年亨利强迫议会以法令形式宣告自己是英国教会首领,莫尔拒不宣誓承认。亨利遂下令逮捕莫尔,处以叛逆罪,并于1535年7月6日把他送上断头台。
莫尔的英语作品有游戏短剧及小诗。他的《理查三世史》是一部重要的著作,有英语和拉丁语两种版本,但都未完成。他在书中抨击这个英王横征暴敛,不得人心。这样直言不讳,大大触犯了亨利八世,可能是原书未能续完的原因。有人认为,莎士比亚的历史悲剧《理查三世》曾受莫尔这部著作的启发。
莫尔的拉丁语作品中,最著名的是《乌托邦》(1516)。"乌托邦"是莫尔从希腊语铸造的一个词,意指"不存在的地方"。书分上下两部。在本书上部中,莫尔以亲身的见闻,揭露当日英国君主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英国农民的悲惨境遇作了极其深刻的描绘,以激起读者的愤慨和同情。成批的农民在以暴力进行的大规模圈地运动中被驱逐,耕地变成牧场,商人和农业资本家从经营羊毛中扩大收入,而农民却流离失所,或饥饿而死,或沦为乞丐、盗贼被处以严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评述这个问题时曾引用《乌托邦》中有关的文字。作者描写时虽使用大量的暗示和影射,并且假托一个外国人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但不难看出希斯拉德即是作者的化身。书的第二部则描写一个美好的社会:希斯拉德作为一个历经风险、航行异国的老水手,畅谈一个外人不知的乌托邦国家,其中没有贫穷,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城市中居屋舒适,道路宽阔,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花草果木,有便利大众的食堂及医院。乌托邦最大的特点是一切财产公有。作者在书中痛斥私有制,认为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乌托邦不存在财产私有制,所以是幸福的国家。劳动在乌托邦成为生活的必需。除极少数例外,所有男女都从事生产劳动。全国无游民,无使人堕落的场所。每人每天只须工作6小时,即可使物资充足,供公民各取所需。教育事业、学术研究、文娱活动受到高度重视,为公民工作之余提供充分的便利。作者不仅把公有制当做社会的基础,而且在其他方面也表达了先进的虽然还不完备的设想,例如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以及城乡间的对立。但作者所提出的社会经济基础仍建筑在家庭生产单位和落后的手工业之上,甚至搀杂着奴隶劳动的残余;作者还把乌托邦的太平盛世归功于贤明君主的统治。此外,乌托邦人有虔诚的宗教信仰,虽然对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加限制。这部书虽有历史的局限性,却是第一部宣扬空想社会主义的出色的著作,是后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乌托邦》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它的语言优美,讽刺深刻,有奇妙的情节、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改革的理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莫尔使用拉丁语写成这部著作,主要由于拉丁语是当时欧洲学界的通用语。1551年拉尔夫·罗宾逊首次把它译成英语,以后出现了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中国解放前有汉语节译本,解放后印行了汉语全译本。(戴镏龄译)。
R. W. Chambers, Thomas More, London,1935.
W. Roper and N.Harpsfield, Lives of Sir Thomas More,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