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叶集》 : 日本现存最古的诗歌总集,全集20卷,收诗歌4,500余首。其成书年代,众说不一,大致是经过多人之手作过多次编辑,最后到公元 8世纪奈良时代末叶,主要由大伴家持总其成,又经其后数人的加工,形成今传的版本。
全集所收作品,以纯艺术风格,表现出作者的鲜明个性与特色。作者包括上自天皇、后妃、皇子、贵族、大臣、官吏,下到一般庶民──农民、土兵乃至少数乞丐、妓女所有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有署名的和不署名的作者。署名的作者是上层社会人物和专业诗人。有代表性的作者如雄略、舒明、天智、天武、持统、圣武诸天皇,志贵、弓削、有间诸皇子,大伯、但马诸皇女,长田、汤原、市原诸王及额田王,以及专业诗人柿本人麿、山上忆良、大伴旅人、山部赤人、笠金村、高桥虫麿、高市黑人、中臣宅守、狭野茅上娘子、大伴坂上郎女、大伴家持等人。
作品的创作年代,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①从公元629至673年的近江飞鸟时代为第一时期,这时个人作品已开始从民歌分离,成为独立存在的诗歌,但还具有口头文学的性质,其中以天智天皇的妃子、女诗人额田王的作品最为突出。②第二时期是在此以后的约20年中,此时抒情诗的风格已经形成,并出现了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诗人柿本人麿和高市黑人等开创了和歌时代。③7 世纪的20、30年代为第三时期,此时期和歌已有显著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鲜明的作品,是万叶诗歌最发达的时期。代表诗人有山上忆良、山部赤人、高桥虫麿。④从7世纪30年代到公元758年,是万叶诗歌成熟到衰落的第四时期,出现了显著的颓废作风和文字游戏的倾向,结束了这一个诗歌时代。此时期的主要诗人是大伴家持。
由于《万叶集》不是一次编成的,编辑体例很不一致。它不是按时代或按作者排列,大体可分为三大类:杂歌、相闻、挽歌;又派生为譬喻歌、四季杂歌、四季相闻等目。杂歌包括不能归入各类的歌,其中有在行幸、羁旅、狩猎、游宴等场合所作的诗歌。相闻是以男女恋爱为中心的歌咏友谊与爱情的诗歌。譬喻歌的内容与相闻相同,不过是使用譬喻和象征的手法作的歌。挽歌原是送葬时吟唱的歌,后发展为悼念亡人的诗歌。此外,还有问答歌、正述心绪歌、寄物陈情歌、有由缘歌等。诗集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采取了大量民间口头流传的歌谣:一为《东歌》,是古代流行于日本东部地方的民歌;一为《防人歌》,是长年驻防于国境海疆被称为防人所作的歌,是极可珍贵的。这些诗歌虽经过贵族编选者严格的挑剔,所保留的大多缺少个性的表现。有情歌,思乡歌,也有反映劳动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歌。作品具有健康朴实的风格。这部诗集中还有两首《乞丐歌》,借鹿和蟹的自述,以突梯滑稽和辛辣的笔调,诉述平民和奴隶们在封建主义残酷统治下所遭受的痛苦。
集中的诗歌包括三种体裁:长歌、短歌、旋头歌,也有少数佛足石体歌。其区别在于每首诗歌所使用的句数与音节数的不同。长歌可以自由伸展,不限句数,各句之间以5音节和7音节轮流反复,作5、7、5、7......,最后以5、7、7作结。短歌限定31音节,以5、7、5、7、 7共5句组成。旋头歌由38音节分5、7、7、5、7、7共6句组成。佛足石体是以奈良药师寺石佛足上所刻的歌体得名,由38音节分 5、7、5、7、7、7共6句组成。全集所收的诗歌,短歌占百分之九十二,其余为长歌和旋头歌等。
日本古代通用汉字,尚无现在所使用的假名文字。一切正式文字,都直接以汉文书写,也有借用汉字记录日语的,借汉字的音,用一个字表示日语的一个音,起一种音标作用。或取汉字的本义,记述日语的音,一个字常常代表日语的一个或二、三个的音。《万叶集》的原文,用的就是这种用汉字写日语的文字,被称为万叶假名。原文版的《万叶集》,今天一般读者已不能读,流行的版本是经专家诠释改写成现代汉字与日本假名混合的文体。
日本皇室约在公元 4世纪初开始建立统一的大和王朝,到万叶时代,国家的体制已经历了建立、巩固与发展的阶段。在思想文化方面,深受中国传入的儒学和佛教影响。虽然在《万叶集》以前,在神话传说《古事记》和古史书《日本书纪》中,已有颂赞天神与民族英雄事迹的格调自由的"记纪体"诗歌,但上层社会人士还习惯写作偏重理性与知识的汉诗。万叶诗人则用日本民族语言,上承古代诗歌的传统,创造了具有个性的、抒情的、多样性的新诗歌。这种诗歌以人性为基础,以现实主义为特征,直率地表现人的真情实感,开创了后世日本和歌的道路,成为后世诗歌的典范,使《万叶集》被视为日本的国宝之一。
西乡信纲:《万叶集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