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茨,S.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小说家。1926年 3月17日生于东普鲁士马祖里地区的吕克。父亲是公务员。他曾加入希特勒的青年团,战争结束前不久被征入伍,在纳粹军队崩溃时逃往丹麦。战后在汉堡攻读英国文学、德国文学和哲学。1950年为《世界报》副刊编辑。1951年起成为职业作家,定居汉堡。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赞同社会民主党纲领。在艺术上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不赞成艺术为政治服务,主张艺术为道德服务。他认为作家应该是社会弊端和群众疾苦的知情人和代言人,不应该置身现实之外。他初期的创作曾受托马斯·曼、陀思妥耶夫斯基、加缪、福克纳、特别是海明威的影响。
伦茨的第一部小说《空中群鹰》发表于1951年。他的成名之作《德语课》(1968)是战后西德流行较广的小说之一。这部小说取材于画家埃米尔·汉森在纳粹统治时期被禁止作画的真实事件,分析了长期被作为"德意志品质"来宣扬的"忠于职守"思想。一个警察为忠于职守而严格禁止画家作画,战后还在没收和焚毁他的画;而警察的儿子却帮助画家,一次因从展览会上偷走他的画而成为"少年罪犯"被送进教养所,在德语课作文时回忆了这件往事。
伦茨的重要小说还有《与影子的决斗》(1953),写一个德国上校重访非洲战场,受到良心谴责。《激流中的人》(1957)写一个老潜水员担心被辞退而涂改证件上的年龄反而被辞退。《面包与竞赛》(1958)写一个运动员坎坷的一生。《满城风雨》(1963)提出了战争罪责问题。长篇小说《榜样》(1973)写 3个教育工作者四处搜寻可以编入书中的"榜样"而不可得,真正的榜样有待读者在生活中追求。《家乡博物馆》(1978)写一个地毯工人看到过去的纳粹省长被选为家乡博物馆的馆长,亲手把博物馆付之一炬,表示他对历史的本质和意义的怀疑。
伦茨的短篇小说集《苏莱肯村曾经如此多情》(1955),是作者给妻子描绘童年情景的20个故事。其他短篇小说集还有《雷曼的故事》(1964)、《汉堡人物》(1968)、《嘲讽的猎人》、《败兴的人》(1965)、《爱因斯坦在汉堡横渡易北河》(1975)等。他还著有剧本和广播剧多种。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