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慈,J.

    济慈,J. :   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他的父亲以经营马车行为业,生活比较富裕。1804年父亲去世,母亲再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810年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管他们弟兄的财产。1811年,济慈由保护人安排离开学校,充当医生的学徒。他对医学并不厌弃,但也喜好文学,并在中学的好友查尔斯·克拉克的鼓励之下开始写诗,模仿伊丽莎白时代诗人埃德蒙·斯宾塞。1815年10月,济慈进入伦敦一家医院学习。这时他已热爱写诗,深受诗人亨特和华兹华斯的影响。1816年 5月在亨特所编《检察者》杂志发表十四行诗《孤寂》。1816年 7月,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继续学习外科。同年夏写成十四行诗《初读查普曼译荷马史诗》。10月间经克拉克介绍,与亨特相识,并与雪莱、哈兹里特、兰姆等人来往。11月间,济慈决心从事文学创作,通知他的保护人,放弃学医。
  1817年,济慈出版第一部诗集,其中大多带有模仿的痕迹,但也有佳作,如上述的读荷马史诗的十四行诗和《蟋蟀与蚱蜢》等,而《睡眠与诗》则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给人们以安慰,并提高他们的思想。诗集出版后得到好评。4月,济慈写作长诗《恩底弥翁》,以凡人恩底弥翁和月亮女神的恋爱故事为题材,虽嫌松散,但已显出他对周围世界中的美的境界的敏感和独特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此同时,济慈也形成了许多对哲学和艺术的观点,其中著名的有"天然接受力"的思想。根据济慈的解释,在一个大诗人身上,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如莎士比亚就突出地具有这种能力。
  1817年冬,济慈在伦敦与华兹华斯相见。虽然他仍然钦佩华兹华斯的诗,却不喜欢他的为人。和亨特也渐渐疏远。
       


  1818年 3月,济慈去外地照顾患病的弟弟托姆。这时他写成取材于薄伽丘的《十日谈》的叙事诗《伊萨贝拉》。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强调感官享受转而强调思想深度。长诗《恩底弥翁》出版后,有 3家保守的杂志进行指摘,甚至对济慈进行人身攻击。但这并没有使他灰心,或像传说那样使他过早去世,他更加自信地向友人说:"我想在身后是能名居英国诗人之列的。"他立即开始写作以希腊神话中新神和旧神的争夺为题材的史诗《许佩里翁》,使用无韵诗体。在他弟弟去世前完成了两章。在这期间他认识了始终爱慕的女友芳妮·布劳恩。1819年1月,济慈写成长诗《圣爱格尼斯之夜》,这首诗采用了类似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的情节,绚丽多彩,表达了对托姆去世的哀悼和对他与芳妮关系的忧虑。1819年又开始写《圣马克之夜》,但未完成。
  1819年春夏之间,济慈写成他的传世之作,如颂诗中的《夜莺》、《希腊古瓮》、《哀感》、《心灵》和抒情诗《无情的美人》,十四行诗《灿烂的星,愿我能似你永在》等。它们和上述的《圣爱格尼斯之夜》以及早期的十四行诗《初读查普曼译荷马史诗》等,成为济慈诗作的精华,也是英国诗歌中的不朽之作。
  同年,济慈开始写作以蛇化美女的神话为内容的抒情诗《莱米亚》,同布朗合写剧本《奥托大帝》,并改写《许佩里翁》。9月间还写了具有丰实静谧之美的《秋颂》。10月,济慈在伦敦同芳妮订婚。但他这时因看护托姆而传染了肺结核病。1820年 7月,他的诗集《莱米亚,伊萨贝拉,圣爱格尼斯之夜和其他》出版,反应良好。9月间他遵医生之嘱,由友人陪伴去意大利休养,但终于不起,于1821年 2月23日在罗马去世。遵照他的遗言,墓碑上写着:"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济慈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甚强。这和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有密切关系。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在瓦砾中啄食"。他在《伊萨贝拉》中对伊萨贝拉的两个贪婪的哥哥的 3段描写,曾被伯纳·萧称为集中表现了马克思谴责剥削者和剥削制度的思想。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丁尼生、布朗宁,后来的唯美派诗人如王尔德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
         


  济慈的书信不仅有传记价值,而且也包含着有关诗歌和哲学的精辟见解。

为您推荐

季洛杜,J.

季洛杜,J. : 法国作家、戏剧家。父亲是税务员,季洛杜的作品中许多忠直朴实的人物就是以他父亲为模型。中学时对希腊拉丁语文感兴趣,因而后来对古典题材表示偏爱。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专攻德国语言文化,对德、法两..

加富里,М.

加富里,М. : 苏联巴什基里亚诗人。原名加布杜尔马日特·努尔加尼耶维奇。生于农村教师家庭。13岁成为孤儿,流浪各处,做过雇工。靠自学成名。1923年被授予巴什基里亚自治共和国"人民诗人"称号。1902年起开始用鞑..

吉亚泰,F.

吉亚泰,F. : 阿尔巴尼亚诗人、小说家。少年时就参加了民族解放战争,并且加入了共产党。写过许多鼓舞人心的诗歌。诗歌作品主要有诗集《群山之歌》(1954)、《毛瑟枪之歌》(1974)等。散文作品有中篇小说《塔娜》(1..

艾兴多尔夫,J.von

季莫菲耶夫,Л.И.

季莫菲耶夫,Л.И. : 苏联文艺学家。1925年毕业于勃留索夫高等文艺学院。1940年获语文学博士学位。1947年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长期任莫斯科大学教授和世界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58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

加富尔·古里雅姆

加富尔·古里雅姆 : 苏联乌兹别克诗人。原名加富尔·古里雅莫维奇。生于贫农家庭。1943年被选为乌兹别克科学院院士。1946年加入共产党。1963年被授予乌兹别克"人民诗人"称号。1923年开始发表作?贰T缙谛从杏哪..

吉辛,G.R.

吉辛,G.R. : 英国小说家。生活贫困,身世凄凉,曾因搭救一个不幸的妓女犯偷窃罪,流落美国。返回英国后,在伦敦贫民窟过了几年赤贫生活。又曾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有浓厚的悲观情绪。1880年起担任家庭教师和编辑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