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逝世报道的反控制斗争(新闻)

周恩来逝世报道的反控制斗争: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全国悲恸,举世哀悼。新华社记者含着热泪,写出了举国上下悼念周总理的一大批稿件。但“四人帮”指令:“发稿要控制、稿件要送审”。一批批稿件送到姚文元那里,都被以所谓“缺少化悲痛为力量内容”、“不得冲击反击右倾翻案风”为由,或扣压,或砍得面目全非。新华社改登内部参考材料,每天出20页到30页;国内追悼会活动不让报道,就发国际上的追悼活动。《参考消息》每天用两三个版刊登各国悼念周总理的消息、评论和署名文章。新华社摄影部连夜编出一本《周恩来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光辉战斗的一生》图片(24张),发往国内外报刊、电视台,国内报刊连续两天用两版刊用。1月15日,周恩来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后,遗体送八宝山火化。首都百万人民一早冒着寒风伫立长安街头,向周恩来遗体告别。灵车走到哪里,哪里哭声震天动地,十里长街洒遍了悲痛的泪水。记者采访、拍摄了这感人的现场。但“四人帮”命令只能发追悼会消息,不准发其他稿件。新华社领导干部决定一定要写群众挥泪送灵车场面,不能多写就少写,不能单发就写在追悼会消息的后面。可是,稿件送到姚文元那里,他连那短短几百个字也一刀砍掉了。当送审稿还回新华社时,群情愤慨,说这是践踏人民的感情,践踏新闻工作者的心。“四人帮”不准中国记者报道十里长街群众送别周恩来的悲恸场景,可驻京的外国记者却写了不少,《参考消息》就连续刊登外国记者的报道,让全国人民明了真情,寄托哀思。与此同时,《人民日报》也利用《情况汇编》大量刊登悼念周恩来的材料。中国新闻界这场反对“四人帮”新闻控制的斗争后来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中成了一大“罪状”。

为您推荐

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新闻)

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粉碎“四人帮”后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意在新闻工作领域拨乱反正的一次新闻界盛会。这次会议是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之后召开的,会议于1979年3月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对十年动乱中新闻工作中许多重大..

平反冤假错案的第一炮(新闻)

平反冤假错案的第一炮:1978年11月15日,新华社发出一条震动中外的新闻《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消息说:“中共北京市委在最近举行的常委扩大会议上宣布,1976年清明节广大群众到天安门广场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捂盖子”事件(新闻)

“捂盖子”事件:由一封内容反映北京市委揭批查步伐缓慢,迟迟不解决“文革”遗留问题的读者来信引起的风波。1978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在三版右上角发表署名杨西岩的《捂盖子的是谁?》来信,反映北京市委在深入揭批“..

批评部长吃客饭不付钱(新闻)

台湾解除“报禁”(新闻)

台湾解除“报禁”:1951年,台湾当局依据《出版法》实施细则第27条的内容,决定今后一律不批准新报纸登记,停发报纸登记证。因此自1951到1987年,台湾一直只有31家报纸,没有增加一家新报。1956年,台湾当局又依据《战时新闻..

武威收报事件(新闻)

武威收报事件:1988年3月17日,甘肃省武威地市领导下令收回16日出版的《武威报》。16日《武威报》刊登了记者梁林采写的《人民代表的心里话》一文,反映部分市人大代表对市政府工作和干部作风的批评意见。这篇报道触怒了..

《世界经济导报》停刊(新闻)

《世界经济导报》停刊:1989年4月26日中共上海市委宣布整顿《世界经济导报》(以下简称《导报》)、总编辑停职的决定,《导报》遂即停刊。《导报》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和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联合创办,1980年6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