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中的新闻战:1945年8月中旬抗战刚胜利之时,国民党中央社接连编发蒋介石两次邀请毛泽东来重庆共商国是的电文。《新华日报》在转发这一消息的同时,撰写针对性社论《蒋介石先生哿电读后》。这篇社论被检扣,题目下一片空白。《新华日报》便将社论印成单张传单,夹在次日报纸中发出。传单上加注说明:我们一直呼吁着和平与民主,可是5天中当局就检扣了三篇表达我们意见的社论。在这种一手遮尽天下耳目的现状下,怎么能够让人民明白事实真相而发表公平的意见呢?这就引导人们关注谈判形势的严峻。8月28日,毛泽东应邀飞抵重庆。当天《新华日报》刊登中共中央《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下午又特地发行号外。次日社论《毛泽东同志来渝》,阐释中共《宣言》提出的“承认解放区的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等6项办法是谈判的基础。同时,民营报纸《新民报》、《大刚报》等报记者亦到机场现场采访,《大公报》记者子冈发表本报特写《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各报消息、言论反映了广大读者渴望和平民主团结的愿望。《新华日报》除发表本报记者采写的报道和评论外,还在“群众信箱”栏中刊发大量读者来信,编发“内部参考”,及时反映舆论动向。《中央日报》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只采用中央社编发的少量新闻稿,不发专访,很少发社论,借以缩小毛泽东到重庆的影响。而该报编辑部内部则常常连夜开会商讨对策,派记者四处搜集情报,编写“内参”。经过40天谈判,“双十协定”公布后,重庆各报都发表社论祝贺。《中央日报》亦发社论《政府与中共会谈》,基调仍然是须维护“军令政令统一”,才能“消灭团结的障碍”。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