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是红色政权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叶坪创刊。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入瑞金后,该报实际上起着中央党政机关报的作用。铅印四开报纸,一般出4—6版,有时增出8—10版。初为周刊,第49期起改为三日刊,第149期起改出双日刊。1934年10月3日出至第240期后,因长征转移暂时停刊。领导人先后有周以栗、王观澜、杨尚昆、李一氓、沙可夫(陈微明)、谢然之、瞿秋白、任质斌。工作人员连新闻台在内,多时只有12人,但通讯员从200人发展至400人。发行量由数千份增至4万份。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25日,在瓦窑堡复刊,连续计号出第241期,改为油印四开,周三刊,发行千份左右。1937年1月29日第325期起,改名《新中华报》。陕北时期主持人有任质斌、向仲华。该报以教育、组织群众参加根据地工农民主政权建设和革命战争为主要使命。除发表社论、专文、文件外,先后设有“要闻”、“专电”、“小时评”、“苏维埃建设”、“红色区域建设”、“中央革命根据地消息”、“党的生活”、“赤色战士通讯”、“工农通讯”、“红色小辞典”、“工农民主法庭”、“红角”、“突击队”、“铁锤”、“警钟”等专栏,有不定期文艺副刊《赤焰》(陕北时期改名《红中副刊》),常有木刻漫画和插图。红军获大胜时发行号外。该报具有艰苦奋斗、指导实际、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被誉为“苏维埃人民新生命的表现”、“全苏区人民的喉舌”。但是,该报也曾受到王明“左”倾路线影响,对于政治形势的分析、任务的提示、人民内部问题处理等方面的报道都带有“左”的历史印记,不同程度地助长了土地改革、工商业政策、肃反和第五次反“围剿”等实际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