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新闻)

大公报:①中国近代报纸。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初由天主教徒柴天宠、主教樊国梁、法公使鲍渥等集资筹办,宗教色彩比较浓厚,曾受法国势力的干预。创刊后,由英敛之(名英华)任总理,方守六任主笔。以“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为宗旨,宣传变法维新、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外来侵略。重视言论工作,以“敢言”著称。特别是与慈禧手下灸手可热的袁世凯顶撞抗争了十几年,名满全国。1916年9月,报纸售予王郅隆,政治上趋近北洋政府安福系和日本,销数大落,到1920年每天只印几十份。1925年11月27日停刊。
(新闻)中国现代影响较大的日报。1926年6月,天津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出资5万元,邀胡政之、张季鸾组成新记股份公司接办该报。吴自任社长,胡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任总编辑兼副经理。同年9月1日,恢复出版。发表《本社同人之志趣》,标榜“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实际上,言论立场基本倾向于国民党政权,奉蒋介石为“国家中心”;另外,对共产党、红军既攻击诬蔑也作一些客观报道。1931年“九·一八”事变,主张“缓抗”,受到“东北留平同乡反日救国会”的警告。1932年“一·二八”事变,谴责日军侵略,支持十九路军抗战。1934年1月,特邀社会名流学者胡适、翁文灏、梁漱溟等8人,撰写《星期论文》,受到文化知识界的欢迎。1935年9月,开始连载范长江西北之行的系列通讯,第一次向国统区读者披露红军长征的某些真相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主的主张,引起中外人士的注目。1936年以后,日军南侵,该报逐步西移。先后刊行上海版、汉口版、香港版、桂林版、重庆版。1938年12月,王芸生任重庆版总编辑。抗战期间,该报基本态度是,宣传抗日救国,反对妥协腐败。1941年5月,美国米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赠予荣誉奖章。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1日上海版复刊。12月1日天津版复刊。1946年4月,王芸生主持上海版编辑部。解放战争期间,该报基本态度是,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反对内战。同时,也发表了一些颠倒黑白的社评。如1945年11月20日的《质中共》、1946年4月16日的《可耻的长春之战》,受到中共《新华日报》的力驳。后来,也发表一些反对内战,批评国民党镇压学生运动、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的文章。1948年11月10日香港版发表社评《和平无望》,转变拥蒋态度,靠拢人民。1949年2月27日天津版改名《进步日报》出版。同年6月17日上海版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宣布站到人民立场。1953年1月1日上海版与《进步日报》合并,出版天津版《大公报》。1956年10月1日由天津迁北京出版。1966年9月10日停刊。香港版迄今仍继续出版。

为您推荐

湖北学生界(新闻)

湖北学生界:清末留日学生最早用省区命名创办的革命刊物。1903年1月29日创刊于日本东京。月刊。留日湖北同乡会主办。编辑兼发行者初署王璟芳,尹援一;第5期起改署窦燕石。编撰人刘成禺、蓝天蔚、李书城等。初创时,“以..

游学译编(新闻)

游学译编:清末湖南留学生办的革命刊物。1902年12月14日创刊于日本东京。月刊。杨守仁(笃生)、陈天华、黄轸(兴)、杨度等主持编译。以译述为主,设“学术”、“教育”、“学说”、“时事”等栏目。初创时,宣传爱国图强、..

南洋官报(新闻)

南洋官报:清南洋大臣所办官报。1903年1月在南京创刊。由南京官报局出版。初为两日刊,1904年2月16日起,期数另起。1905年3月改为旬刊,1909年1月再改为五日刊,期数均另起。1911年9月停刊。线装书形式,油光纸铅印。主要内..

新小说(新闻)

警钟日报(新闻)

警钟日报:清末反帝拒俄革命团体对俄同志会(后改名争存会)的机关报。前身是1903年12月15日在上海创刊的《俄事警闻》。1904年2月26日改用本名。蔡元培、汪元宗先后任主编。编撰人刘师培、陈去病、林獬等。自称具有“为..

商务报(新闻)

商务报:清末官办商报。1903年12月由吴桐林、吴兆鉴父子“奉商部谕办”,名曰官商合办,实为官办。北京商务报馆编辑,工艺官局印书科刊行。旬刊。设有“论说”、“实业”、“丛谈”等栏目。提倡振兴商业、实行商战,挽回民..

江苏(新闻)

江苏:清末江苏留日学生办的革命刊物。1903年4月27日创刊于日本东京。月刊。留日江苏同乡会主办。主编秦毓鎏,编辑、撰稿人黄宗仰、柳亚子等。设“社说”、“译篇”、“记事”等栏目。创刊号仍用光绪纪年,发刊词的主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