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务报:清末维新派的重要言论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创办。总经理汪康年;总主笔梁启超;编辑、撰稿人麦孟华、徐勤、章太炎等。旬刊,书本式,连史纸石印,每期(册)32页,3万字左右。设“论说”、“谕旨恭录”、“奏折录要”、“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栏目。每期1/2以上篇幅译介西学和五洲近事。卷首必发政论一二篇,大声疾呼:国难临头,非变法不足以图强。充分表达了广大爱国臣民急切要求革故鼎新的心声。该报政论,大多出于梁启超的手笔。梁为创刊号写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是一篇较早阐述办报思想的重要文章,强调要利用报刊“去塞求通”的功能,使之成为沟通内外上下声息、鼓吹变法维新的有力工具。第2篇《变法通议》,是他最早宣传变法思想的名作。全文近7万字,连载21期,结语是:“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实际也是一篇代表当时维新派政治主张的纲领性文献。此外,该报还发表了严复、徐勤、麦孟华等人宣传废科举、复民权、设议院等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启蒙色彩的许多文章,受到广泛的欢迎。当时,《时务报》政论为代表的报刊政论文体,被誉为“时务文体”,群起仿效,风行各地。发刊不到半年,迅即销行7000余份,最多时达到1.7万份,“举国趋之,如饮狂泉”,一跃而为全国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报刊。但与此同时,也遭到顽固官绅的嫉视。创刊不久,张之洞即以“报中多言民权,干涉甚烈”相指责。至1897年11月,梁启超终被迫离去。后期《时务报》由汪康年主持。汪听从张之洞的旨意行事,言论日趋保守。第55期后,即不再登梁启超、徐勤等人的文章。1898年8月8日出至第69期停刊。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