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鲁迅作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贫苦农民的典型形象。他既有一般农民的质朴和勤劳的品格,但更多的则表现出麻木不仁、逆来顺受、白轻自贱的“精神胜利法”。他明明一贫如洗,却以并不存在的“先前阔”和“儿子阔”来夸耀自己;被人痛打以后,却用“总算被儿子打了”来安慰自己;直到最后被莫明其妙绑赴刑场,判处死刑时,他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总之,阿Q把人们加给他的一切屈辱,都用“精神胜利法”坦然受之,以此来自解。鲁迅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批判了这种弊病,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正是通过阿Q这个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奴役的悲惨生活,表现了辛亥革命中农民要求革命,但受到压制的情景,从而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并及时提出了如何帮助农民挣脱精神枷锁这个重大的现实问题。阿Q形象的深刻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性,使他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典型形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