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96—1945
【介绍】:
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13年去日本,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科。其间,广泛接触欧美与日本文艺,受到西欧唯美主义文学影响。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共组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发表小说创作多篇。1921年出版小说集《沉沦》,以其大胆的反虚伪精神,暴露了封建主义旧礼教的弊端,表达了深沉的爱国主义情绪。作品中由于过多地露骨描写了性苦闷,流露出感伤、颓废情调。此后创作,转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1923年后写作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是当时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作品。1925年任武昌师范大学文科教授,因遭受旧势力排挤而愤然离校。1926年3月,去广州任中山大学文科教授。年底返沪,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1927年声明退出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参与发起中国自由大同盟。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因受反动当局政治迫害的威胁,希图脱离政治斗争漩涡,遂徙家杭州,过着半隐士的生活。这时期写作的小说《东梓关》、《瓢儿和尚》等作品,宣传了一种乐天安命、与世无争的人生哲学。抗战前,曾遍游闽浙山水,履痕处处,写出许多清新、秀逸的游记散文作品。1936年任福建省参议,同年11月访问日本,与流亡中的郭沫若会晤,恢复了旧谊。1938年去武汉,任军委政治部第三厅设计委员和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前往徐州、山东前线劳军。武汉陷落后,他由福建抵新加坡,任《星州日报》副刊编辑兼《华侨周报》主编。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被推选为新加坡文化界战时工作团主席。1942年1月,任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执行委员,兼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新加坡沦陷后,他和胡愈之、王任叔渡海入苏门答腊,隐居于印尼苏西小镇巴爷公务,化名赵廉,开设赵豫记酒厂,秘密从事抗敌活动。后因有人向日本宪兵队告密,受到秘密侦察、监视。1945年9月17日遭日本宪兵队暗杀于丹戎革岱荒野之中。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他的故乡浙江富阳,也建立了郁达夫纪念馆。1985年9月,在他殉难四十周年纪念时,再次追认他为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