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刻本➀

明刻本:

明代刻印的图书。其特点:(1)字体。明初(洪武至正德)多用软体字;有些仍承袭元末字体刀法。明中叶(嘉靖、隆庆间)大兴摹仿并翻刻宋本之风,字画横平竖直,如方块字,缺乏流利生动的气息。明晚期(万历以来)字体变长方形,略显拙笨,但也有一部分写刻本,特别是安徽、金陵、建阳所刻民间通俗读物,多行书上版,宛转秀丽。(2)纸张。明初本虽犹有用黄、白麻纸的,但以棉纸(南方称皮纸)、竹纸、罗纹纸等为主,官刻、家刻多用棉纸,坊刻多用竹纸;大体上明初、中期棉纸为主,晚期竹纸为主。少数还有用公文纸背面印书的。(3)版式。洪武至弘治,一般都四周双边,大黑口,少数小黑口。经厂本行宽字大,开本也大。从正德起渐起变化,由于仿宋,黑口改白口,版心上刻字数,下记刻工,卷末或序目后多有牌记,万历以来也基本如此。(4)装帧。嘉靖以前多包背装,万历时才逐步改为线装。明代雕印艺术,后期有很大发展,特别在版画和套印上有辉煌的成就。明刻本的显着缺点是校订不精,漏误较多,有的被任意删节,妄改书名,甚至伪造古书,空泛无用的序跋较多。

【参考文献】:

李致忠《明代刻书述略》(文史,第23辑)

为您推荐

元刻本➀

元刻本:指元代刻印的图书。元初官刻书由*兴文署掌握,地方刻书则由书院领其事。全国书院有120个,故所刻书较多,刻本也很精良。元代雕版中心是杭州、建阳(今福建建瓯)、平水(今山西临汾)等地。其特点:(1)字体。早期多仿赵孟..

凌刻本➀

凌刻本:指明季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凌氏刻印的套色本。以*凌濛初所刻最为着称,时与闵齐伋(见“闵刻本”)齐名。所刻以别集、词曲、杂艺为主,如王维、孟浩然、李贺、李白、孟郊等诗集,《西厢记》、《琵琶记》等。但同时代人..

闵刻本➀

闵刻本:指明季吴兴乌程人闵氏刻印的套色本,其中以闵齐伋所刻最着称。齐伋(1530-?)字寓五,着有《六书通》。他总结了前人套板印书的经验,继承并发展了多色套印技术。所刻书字体方正,纸色洁白,行疏幅广,颇为悦目,与同邑凌氏的*凌..

翻刻本

原刻本

原刻本 : 与“重刻本”相对而言,指书籍的最初刻印本。一些书籍因刊行日久,原版及书籍散失严重或为扩大影响而重新刻版印行。有些人就认为所有的重刻本都不如原刻本。一般来说,原刻本是“真品”,反..

刻本

刻本 : 版本类型。亦称刊本、椠本、镌本。均指雕版印刷而成的书本。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很早。唐代已经有雕版印刷的书籍流行。五代已由政府指令国子监校刻"九经"。至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大盛。旁及辽、金、..

家刻本

家刻本 : 中国的版本类型。历代自家出资或主持刻印的书本。与私宅刻本性质不同,凡私家出资主持刻印的古圣先贤、同时师友的著作,都可称为私宅刻本,范围很广。家刻本则专指自家出资主持刻印自家先辈父兄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