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所在地。前身是1909年筹建的*京师图书馆。1926年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资助,改名北京图书馆,1928年10月改名为北平北海图书馆。同年7月,大学院将原教育部所属的京师图书馆改为国立北平图书馆。1929年8月,决定两馆合并,1931年6月迁入新馆,在北海公园西侧文津街。7月1日起国立北平图书馆新馆对外开放。1949年起改称现名。1987年10月迁京西海淀白石桥,此新馆面积17.5万平方米,列世界图书馆第二位。设各类型阅览室30个。藏书1300余万册,居全国之首,世界第四。其中线装古籍160多万册,善本书28万余册,资料37万余册(件),还有中外文地图、金石拓片、缩微文献、照片等特藏珍品87万多册(件)。古籍特藏中有南宋*缉熙殿、明*文渊阁和清内阁大库的部分藏书。最早的善本是北魏太安四年(458)的敦煌写经《戒缘》。宋、金、元刻本都有收藏。还有大型善本书:明写本《永乐大典》残本、清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有国内24种少数民族文字图书近6万册。其中明刻藏文《七佛如来本愿经》、清德格版和奈塘版《大藏经》、蒙文《成吉思汗传》、满文《清会典》等十分珍贵。外文书占藏书的40%,有115个文种,以英、俄、日、法、德文为多。藏有马、列等经典着作的早期版本和中国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出版的文献。1954年建立手稿专藏,搜集近现代着名作家、学者的手稿。还藏有联合国及有关机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政府出版物。1979年开始收藏美国国会图书馆机读目录。根据国家规定接受全国各出版机构的出版物缴送本。将于1995年完成电子计算机的中、英、日、俄文联机编目检索系统,全面履行国家图书馆职能。
【参考文献】:
《北京图书馆通讯》1987∶3(北京图书馆新馆落成暨七十五周年纪念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