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着。东汉桓谭(约前23-后56)撰。谭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博学多通,遍习《五经》,且精天文,习兵器,好乐律,善鼓琴。曾任掌乐大夫、议郎给事中。因反对烦琐经学和谶纬神学,“极言谶之非经”,被光武帝斥为“非圣无法”,几遭杀身之祸。后贬为六安县丞,病卒于道。桓谭自认为所论不同凡俗,故名其着作为《新论》。并自谓“余为《新论》,术辨古今,亦欲兴治也”。书中主张尊王贱霸,反对神学目的论和天人感应说。认为形亡神灭,人之生长老死,若四时之代谢。批判灵魂不灭,长生不死的封建迷信和神仙方术等谬论,并认为琴为各种乐器之首,“足以通万物而考治乱”,因此“古者圣贤,玩琴以养心”。王充认为“桓君山素丞相之迹,存于《新论》者也”(《论衡·定贤》)。《后汉书》本传谓谭着书29篇。《隋志》、新《唐志》着录17卷。唐宋以后,原书散佚。清严可均辑《桓子新论》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据严辑本整理重版,分上中下3卷共16篇,另附补遗,最为通行。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