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大藏经➀

藏文大藏经:

藏传佛经总集。用藏文传写,故名。为现存3种主要佛教大藏经之一。佛教于7世纪传入西藏后迅速传播。松赞干布时期,吞米桑布扎仿照梵文创制了藏文,佛典翻译亦开始发展起来。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兴建桑鸢寺,创办译场,翻译出大量经典。译师哇百栽与昆·路意旺波松等编成了《丹迦目录》、包括从梵文、汉文译出的佛典4000余部,分成*甘珠尔、*丹珠尔两大部分,基本上奠定了藏文大藏经的基础。其后,佛典翻译不断发展,新的目录不断出现。13世纪以前,藏文大藏经一直以手写本形式流传。此后出现的刻本有:(1)那塘古版,元皇庆二年(1313)至延祐七年(1320)由江河尕布主持雕印,是第一部刻本藏文大藏经。久已失传,故有人怀疑其存在。(2)永乐版,明永乐八年(1410)在南京据那塘古版覆刻,仅刻甘珠尔。用朱砂刷印,故亦称“赤字版”。有传本。(3)万历版,万历三十三年(1605)刻于北京,仅刻丹珠尔,实际上是永乐版的续雕。有传本。(4)塔尔寺版,刻于青海塔尔寺,仅刻甘珠尔。(5)昌都版,仅刻甘珠尔。(6)理塘版,崇祯年间由云南丽江纳西族土司木增赞助据其家藏写本所刻。仅刻甘珠尔。有传本。(7)北京版,又名“嵩祝寺版”,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开雕,以西藏霞卢寺写本为底本。先刻成甘珠尔;雍正二年(1724)续刻丹珠尔。早期印本大都为朱砂刷印,故也称“赤字版”。版片毁于八国联军入侵,但有传本。此乃清王室官本,刻造精良,装帧豪华,版型较一般藏文大藏经大。每扉画均为手工绘制,大多出自藏蒙宗教画家之手。本世纪50年代初,日本曾据以编为151册(目录1册),影印出版。(8)卓尼版。清康熙六十年至乾隆十八年在甘肃临潭县卓尼寺雕造。甘珠尔据德格版覆刻,丹珠尔据理塘版覆刻。有传本。(9)德格版,雍正八年至乾隆二年在西康德格县雕造。甘珠尔为理塘版的覆刻;丹珠尔则据霞卢寺写本并增补布顿目录所收典籍。有传本,版片亦完好,藏于德格寺。(10)那塘新版,七世达赖据那塘古版并增入布顿目录所收典籍刻造。甘珠尔刻成于雍正八年;丹珠尔刻成于乾隆七年。刻工精湛、校勘认真,被誉为最佳版本。有传本。(11)拉萨版,十三世达赖主持于1933年在拉萨雕造,甘珠尔、丹珠尔齐全。有传本,版片亦保存完好。国外另有刻本藏文大藏经两种:(1)普拉卡版,刻于不丹的普拉卡,仅刻甘珠尔。(2)库伦版,1920年刻于蒙古乌兰巴托,仅刻甘珠尔,据德格版覆刻。刻本藏文大藏经均采用贝叶本形式,长条散页,两面刷印。每部或数卷以夹板束为一,即所谓“梵装”。

为您推荐

错简➀

错简:校勘术语。又称“舛文”。指篇章简策的错乱。古书原稿(竹简)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时,由于竹简的韦带断后重穿时将原篇段落文句次序颠倒,或错入他篇。雕版印刷出现后,也指刊印中文句的前后错乱现象。..

方志学➀

方志学:①研究地方志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独立学科。其体系由5部分组成:(1)方志学理论,包括方志学研究对象、任务、性质、特点、方法、地位及价值、作用等;(2)方志史料学,包括方志史料的搜集、考证、整理、取舍、辑佚、类编..

麟趾殿➀

麟趾殿:北周长安(故址在今西安西北长安故城内)宫中殿名,藏图书典籍。设学士。周明帝永定元年(557),召集宗懔(lǐn)、王褒等公卿以下有文学者80余人,于殿内刊校经史,讲论学术,梁简文帝之子萧大圜亦曾预焉。周武帝保定元年(56..

史讳举例➀

后汉书➀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今本120篇。南朝宋*范晔(398-446)等撰。自东汉至南北朝,撰后汉书者不下十余家,范书行而诸书大都散佚。可参看今人周天游*《八家后汉书辑注》(上海古籍,1986)。东汉时官修*《东观汉记》,及当时多种东汉..

汉学研究提要目录➀

汉学研究提要目录:(Rovue Bibliographigue de Sinologie)不定期连续出版物,法国“高等研究专业丛刊”之一。法国莫顿公司出版,1957年第1辑,1980年第12、13辑合刊。每辑收录一年中(第1辑收1955年)发表的各国中国学论着提要..

经韵楼集➀

经韵楼集:别集。12卷。清*段玉裁撰。是集为其后人所编。除少量碑传书记外,都是经史小学之研究,以说经为最多。所附《礼经汉读考》1卷,为未竟之稿。先有嘉庆间七叶衍祥堂刻本,《经韵楼丛书》本刻于道光元年(1821)。近人刘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