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音➀

浊音:

音韵学术语。声母发音时声带颤动的音。古代汉语的浊音声母,发音方法上基本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古人根据发音时气流所受障碍的情况,把属于塞音、塞擦音、擦音的浊音称为全浊。如“三十六字母”中的并[b]、定[d]、群[g]、奉[V]、澄[d.、从〔dz〕、床[d]、邪[z]、禅[]、匣〔〕。把属于鼻音、边音、半元音的浊音称为次。如“三十六字母”中的明[m]、泥[n]、疑[]、微[]、娘[]、日[]、来[1]、喻[j]。

【参考文献】:

王力《汉语音韵》(中华,1980)

为您推荐

浊音(语言)

浊音(语言):也叫“带音的音”、“软辅音”。同“清音”相对。辅音的一类。发音时声带颤动。浊辅音具有双重声源,即嗓音和受阻部位破裂或摩擦时的噪音。从理论上讲,所有辅音都可以清浊配对。如法语bain[b](洗澡)、pain[p](面..

上古入声韵尾为浊音说(语言)

上古入声韵尾为浊音说(语言):俞敏《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所提学说。他根据后汉三国时期的梵汉对音资料,发现汉语的入声韵尾[-t]、[-p]、[-k]等梵文对音是浊音[-d]、[-b]、[-g]等。如“拔陂”的梵文对音是bhadrapāla,用bhad对“拔”;..

浊音清化

浊音清化:“清-浊”是中古汉语的一对区别特征,后来浊音在很多方言中消失了,原来的浊音与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这种现象叫做浊音清化。其规律一般简称为“平送仄不送”,即以中古声调为条件,中古平声的全浊声母字今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