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戏剧
广场戏剧:从大城市走向街头,村镇,以至战地“广场”,将戏剧“政治宣传,鼓动,教化”功能推向极致,削弱其商业性与娱乐功能,主题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情节集中,演出灵活,最显特色的是演出形式,有街头剧,广场剧,茶馆剧,游行剧,活报剧,谐剧等,最鲜明特色是打破了舞台与观众之间的“墙”,使观众参与到戏剧中,整个广场成了一个剧场,不仅演员与观众之间,连观众与观众之间也产生了心灵感应与情感交流,它的演出,是戏剧政治教化与宣泄功能的统一。
新诗戏剧化:新诗派诗人强调“从抒情的进展到戏剧的”,其依据是“现代文化的日趋复杂,现代人生的日趋丰富直线的运用显然已不足应付这个奇异的现代世界”,必须“放弃原来的直线倾泻,而采取曲线的戏剧的发展”,由此产生“现代..
国防戏剧运动: 1936年初,当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大规模侵华、华北危机极为严重的时期,上海文艺界为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促进文艺界的广泛的团结,更好地为抗日救亡运动服务,周扬等人提出了国防文学的..
探索戏剧: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现的戏剧艺术探索思潮。戏剧创作在主题、题材突破的基础上,开始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出现了一批形式新颖、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如《屋外有热流》、《绝对信号》、《车站》、《野人..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戏剧界的群众团体。1937年12月31日成立于汉口(今属武汉)。1937年11月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大批戏剧团体、戏剧工作者云集武汉。1937年12月26日,由阳翰笙、王平陵等发起,推举30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