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郭沫若六个历史剧

抗战时期郭沫若六个历史剧:《虎符》《屈原》《棠棣之花》《高渐离》《南冠草》《孔雀胆》,明确提出”先欲制今而后借鉴于古“据今推古的理论。其人物反映出历史悲剧精神,他们自觉意识到“以仁义思想来打破旧束缚”的历史要求,为争取人民的生存权利,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反对投降分裂倒退而斗争,他们具有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历史悲壮性。

为您推荐

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潮

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潮:历史剧兴起繁荣与抗日战争民族主义情绪高潮直接联系,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向何处去”成为全民族关注与探索的问题,围绕这一中心,出现“重新认识与研究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思潮,戏剧领域历史剧创作..

抗战朗诵诗运动

抗战朗诵诗运动:诗人们努力寻找诗为现实斗争服务,与人民接近的方式,出现了诗朗诵运动,主张“要使得诗重新成为听觉艺术,至少是可以不全靠眼睛的艺术,而出现在群众之前,才能使诗更普遍地更有效地发挥其武器性,而服务于抗战”。..

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

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 文学与抗战关系的论争发生于抗战初期,是针对梁实秋的“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

文学与抗战关系的论争

抗战诗抄(文学)

抗战诗抄:诗集。田间着。1950年新华书店出版。共收街头诗、小叙事诗、英雄谣、旷野说、参议会随笔、名将录、杂诗、附录八辑。约写于1938年至1946年之间,记录了抗战、生产、边区新人新貌以及人民军队高级将领和劳动模范..

抗战文艺(文学)

抗战文艺:文艺期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会机关刊物。1938年5月4日创刊于汉口,后移至重庆出版。最初为三日刊;1卷5期起改为周刊;1939年4月起改为半月刊;1940年12月起改为月刊;后又改为不定期刊。1946年5月停刊。计出73..

《抗战文艺》

《抗战文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的会刊。1938年5月4日在武汉创刊,后转重庆出版,1946年5月终刊,共出71期。由《抗战文艺》编辑委员会编辑,蒋锡金、楼适夷、姚蓬子负责具体编务。该刊旨在推动抗日文艺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