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
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是19世纪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他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股切不开、斩不断的“流水”。他说:“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吧。”
詹姆斯提出的“意识流”概念,强调了思维的不间断性,即没有“空白”,始终在“流动”;也强调其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因为意识是一种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纯主观的东西,它能使感觉中的现在与过去不可分割。这一概念及其内涵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文学家,并被他们借用、借鉴,从而进入文学领域,作用于作家的创作,从而导致“意识流”文学的产生。
为您推荐
苏共中央意识形态委员会:前苏联主管意识形态的机构。成立于1988年11月28日。它由苏共中央主管意识形态部部长、《真理报》总编辑、国家广播电视委员会主席、国家出版、印刷和书籍发行委员会主席、作协理事会第一书记、..
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批判:1963年至1964年间,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了一系列过火的批判。1963年5月,江青组织文章在《文汇报》发表“有鬼无害论”,点名批判孟超的剧本《李慧娘》以及赞扬此剧的文章,说这出戏是反党反社会主..
社会意识生产 : 社会意识诸种观念的生产。社会意识生产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意识的交往对于社会意识的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交往沟通了人们之间的意识产品,为相互间的意识生产提供初..
政治意识形态 : 为建立、巩固一定社会制度、政治理想而提出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如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民主共和思想、共产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体系,都属于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包括对现状..
非意识形态化 : 当代西方关于意识形态弱化的一种理论。认为在社会福利主义取得成效的前提下,不同阶级的意识分垒正在消失,许多社会思潮、社会理想的出现明显不带有阶级倾向和思想控制的目的,而是为..
意识形态的终结 :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关于意识形态分野逐渐消失的观点。最早见诸于日本社会学编辑委员会1962年出版的《现代社会学入门》一书的第四章第三节“意识形态”一篇中。1950年以后,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