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了翁(1178—1237): 南宋大臣、教育家。字华父,学者称鹤山先生。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自幼熟读百家,日诵千余言,乡人称为“神童”。庆元进士。嘉泰二年(1202)召为国子正,改武学博士。开禧二年(1206)以校书郎知嘉定府。遭父丧返里,筑室白鹤山下,授徒讲学,由是蜀人知义理之学。嘉定间,历知汉州、眉州,均以教化善俗为治郡之道。每逢朔望,诣州学亲为讲说,并行乡饮酒礼。增贡士额,以振学风。入为兵部郎中,权工部侍郎。因上言被劾,降三官,靖州居住,湖湘、江浙之士,不远千里从学。绍定四年(1231)复职,次年知泸州,修武备,建学校,进华文阁待制。曾上章请复经筵之典,以熙圣学。召还,权吏部尚书兼直学士。入对,首请明君子小人之辨,以为进退人物之本。兼同修国史兼侍读。经帏进读,理宗必询以政事,访问人才。进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以端明殿学士,同佥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
马。兼提举编修《武经要略》。辞官,赐御书“鹤山书院”。与真德秀齐名,时并称“西山鹤山”,同为理学辨诬,指斥“伪学之禁”。嘉定九年(1216)上疏,乞为周敦颐、程颢、程颐等赐爵定谥号,以“开辟正学”,“示学者趋向”。四年后,始赐周、程等谥号。从此各州县学、书院为理学家立祠,理学思想广为流传。学承张栻、朱熹,兼吸收永嘉经制之学,亦受心学影响。认为“心”是“理之会而气之帅”,“主天地,命万物”,故重视学者“正心”、“养心”,并主张通过“循环读经,以自明此心”,求“义理所安”。反对剽窃诸理学家语言,“袭义理之近似,以眩流俗,以欺有司,为规取利禄计”(《鹤山全集·长宁军六先生祠堂记》)。著有《九经要义》、《西山甲乙稿》、《对越甲乙集》、《经筵讲义》、《端平庙议》等,后人集有《鹤山大全文集》。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