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隋代陆法言所着《切韵》。
约成书于601年。全书共5卷,按反切的发声分音,收声分韵,故称《切韵》。它以当时洛阳音为主,酌收古音及其他方言音。
《切韵》原本已散佚,近代得见此书的几种唐写本残卷,其中有一种最接近陆法言的原本,因而考定《切韵》原5卷分平声2卷,上、去、入各1卷,193韵,即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
收字12158个。收字是以当时的读书音为基础,兼顾古音、方言音。编辑成书后,所描写的就不是某时某地的一个单纯的音系,而是该时期语言的综合反映。《切韵》是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是这一类韵书的定型之作,也是音韵学上所推崇的着作,以致唐宋时编辑的许多韵书,都是以《切韵》为基础增修而成。
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和发展上,《切韵》也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