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907-1125年)制作刻印的图书版本。
辽代立国218年,统治了中国北部的大片地方。辽太祖神册四年(919)始创制契丹文字,其后用契丹文和汉文刻印了许多图书。但据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15记载:“契丹书禁甚严,传入中国者,法皆死”。所以辽代刻本传世极罕。
史载辽代最大的刻书工程是官刻的佛教大藏经《契丹藏》,此藏约开雕于辽圣宗统和年间(983-1012年)中期,完成于辽道宗清宁年间(1055-1064年),共收录佛经约1373部、6006卷,分为579帙,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在它之前的宋刻《开宝藏》,但全藏久佚。1974年在山西省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内发现了12卷《契丹藏》零本和其它一些佛经、佛画的刻印品,这是目前国内仅见的辽代印本。
在此12卷《契丹藏》中,有一卷《称赞大乘功德经》首尾完整,其尾题纪年为辽圣宗统和二十一年(1003)。其它印品中,有明确纪年的以统和八年(990)雕印的《上生经疏科文》为最早;卷帙则以总长3331.4厘米的《涅槃文记·第八》为最长。大多数印品字体工整遒劲,刀法圆润有力,行格疏朗,纸质精良,反映出辽代高度的刻书工艺水平。装订形式以卷轴装为主,也有蝴蝶装;刊刻地点以燕京(今北京)居多,官刻、家刻、坊刻均有。其中还有一部《蒙求》,是这部书现存的最早版本,并且是唯一有音义的版本。此外还有6幅版画,其中3幅《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套色彩印的,是现知最早的彩色印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