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读书

周作人读书:

周作人(1885-1968)原名遐寿,字启明,又号起孟、知堂。

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

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时期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参予新文化运动,从事新文学写作。作小品散文,力主平和冲淡,恬静闲适。抗战时曾出任伪职。1949年后,从事文学翻译工作。

读书涉及古今中外,小品中即有不少书评书话文字。少时入家塾开蒙,始读《四书》、《五经》。

但于读经书毫无兴趣,“十三经之中,自从叠起书包,作揖出了书房门之外,只有《诗经》、《论语》、《孟子》、《礼记》、《尔雅》(这还是因了郝懿行的义疏的关系),曾经翻阅过一两遍,别的便久已束之高阁”(《小说的回忆》)。十二三岁起则嗜读小说。

所读数量比经书多出好几倍。由《镜花缘》、《儒林外史》、《西游记》等渐次到《三国演义》再转到《聊斋志异》,《聊斋》以后,是《夜读髓录》、《淞隐漫录》等“假聊斋”,“记得清楚的”是15岁时已在看《阅微草堂笔记》。

至旧派文言小说的两派“都已入门”,“便自然而然地跑到了《唐代丛书》里边去了”。而自己“学国文,能够看书及略写文字,都是从看小说得来”。他对幼年时读过的书留下“很深印象”,“到后来还时常记起,有时千方百计地想找到一本放在架上”,说这种情形“与初恋的心境有点相象”(《花镜》)。以后则极好读杂书,尤喜中外笔记,读旧书亦为爱好。谓自己读书“实在是过瘾而已,有如抽纸烟的人,手嘴闲空,便似无聊”。又认为所读的书与自己往往有很深的情份,如果读到一部“特别佩服或喜欢”的书,即便“历史虽短,情份也可以很深”(《〈旧书回想记〉引言》)。梁实秋晚年曾忆及其书房格式云:“周作人先生在北平八道湾的书房,原名苦雨斋,后改为苦茶庵,不离苦的味道。小小的一幅横额是沈尹默写的。

是北平式的平房,书房占据了里院上房三间,两明一暗。

里面一间是知堂老人读书写作之处,偶然也延客品茗,几净窗明,一尘不染。书桌上文房四宝井然有致。外面两间像是书库,约有十个八个书架立在中间,图书中西兼备,日文书数量很大。

真不明白苦茶庵的老和尚怎么会掉进了泥淖一辈子洗不清!”(《雅舍小品·书房》)一生写下大量散文小品,结集数十种。主要有《谈龙集》、《谈虎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夜读抄》、《苦茶随笔》、《苦竹杂记》等。

后人编有《周作人书话选》、《周作人散文选集》等。 参见 知堂书话 知堂序跋 自己的园地

为您推荐

钱穆素书楼读书生活

钱穆素书楼读书生活: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史学大师。1930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西南联大、江南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致力于宣传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继起人才的文化教..

张宗祥读书

张宗祥读书:张宗祥(1881-1965)原名思曾,17岁时读《宋史·文天祥传》,敬其为人,课卷以“宋祥”署名,榜发获第一,故以宗祥为名,至老不改。字阆声,号冷僧,浙江海宁人。少时就读于双山书院,与蒋百里(方震)友善。散课之后,共入藏书室,如..

陈寅恪读书

陈寅恪读书: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史学大师。少即用功读书,于史籍、文集以至小说、佛典,无不浏览。从13岁到36岁20余年间,数度出国求学,先后在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钻研梵文、巴利文和比较语言学,通晓多种文..

邹容读书

张默生读书

张默生读书:张默生(1895-1979)原名敦讷,山东临淄人。学者。192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任教职。1949年后,先后任重庆大学和四川大学教授。大学时曾结识李逸生,两人共同醉心新文艺,对于中外文学作品,无不一读再读,乐不知倦。两..

陈垣励耘书屋读书生活

陈垣励耘书屋读书生活:陈垣(1880-1971)字援庵,广东新会人。史学大师、教育家。七岁入私塾。13岁时得《书目答问》,甚喜,以其为读书门径。定居北京后又全面研讨过《四库全书》。尝自谓读书之基奠立于此。18岁赴京科举不第,遂..

王伯祥读书

王伯祥读书:王伯祥(1890-1975)名钟麒,10岁后以字行,号碧庄、容叟等,江苏吴县人。早年就读于苏州公立中学校(即草桥中学)。曾任职北京大学、上海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等。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生平嗜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