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璧读书

赵家璧读书:

赵家璧(1908- ),松江人。

现代出版家、作家。13岁时读到赵元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第一次打动了我的童心”,就像跟了红眼睛的白兔子,“钻入了另一个世界”,“使我知道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更多的书能引起我更大的兴趣”(《从爱读书到爱编书》)。1925年入光华附属中学时,又被另一本西洋文学名着王尔德的《陶林格莱肖像画》所吸引。这部书的读书札记,成为他在“社会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这件事,大大增加了他对“读书的兴趣”。曾主编《晨曦》校刊。在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时,靠几套有名的外国出版的文学丛书,对欧美文学作了广泛的涉猎。当时开设在南京路外滩和四川路的几家西书铺更使他乐而忘返,心向往之。

他就像跨进了一个知识的宝库,常常被那里“排列整齐美观、内容丰富多彩的成套书迷住”(《编辑忆旧》)。

并半工半读,为良友图书公司主编《中国学生》月刊和《一角丛书》(80种)。大学毕业后,长期在良友图书公司当编辑。1933年起开始编辑在现代出版史上影响颇大的《良友文学丛书》(40种),两年后发起并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第1辑,1917-1927)》(10卷)这部煌煌巨作。

他曾把书比作“一张蛛网”,看上去很乱,只有一头一尾,而“读书就是将这‘头’、这‘尾’以及其间的网络琢磨出来,为己所用”(《书是一张网一访赵家璧》)。在晚年撰写的《赶上时代》这篇随笔中,自述“三十年代读书兴趣最高”,并爱上了美国现代文学。他曾总结性地说道:“我一生和书打交道,从读书到编书、出书,现在进入暮年,除了写回忆录之外,又想利用余暇多读些书,因为越来越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了。”着述甚多,有《编辑忆旧》及其续集《文坛故旧录》、《书比人长寿》等。

参见 编辑忆旧

为您推荐

赵万里读书

赵万里读书:赵万里(1905-1980)字斐云,别署芸庵、舜庵等,浙江海宁人。幼年入达才小学就读,勤奋用功,每日到校最早。入中学后,更好读书,尤于中国文学和史学感兴趣。尝在雨天借得《三国志》回家,不意滑跌一跤,左眉心碰破,书却高高举..

王重民读书

王重民读书:王重民(1903-1975)原名鉴,字有三。河北高阳人。敦煌学家、目录学家、学者。早年就读于保定第六中学,业余喜读《新青年》、《新潮》、《努力周报》等进步刊物。1924年考入北京高师(后改北京师范大学),致力于研究..

钱仲联读书

钱仲联读书:钱仲联(1908- )原名萼孙,号梦苕,江苏常熟人。学者。曾就读于无锡国学专门学校。1926年毕业后历任大夏大学、无锡国专教授。1949年后,任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教授。生平与诗结有不解之缘,泛览书海,“总是围绕..

许杰读书

王季思读书

王季思读书:王季思(1906- )名起,以字行。浙江永嘉人。戏曲史家、戏曲评论家。老家藏书较丰。小学时即读《论语》、《孟子》、《诗经》、《左传》等书,私下又偷看《西厢记》、《红楼梦》等戏曲小说,加之家乡为宋元南戏发源..

李霁野读书

李霁野读书:李霁野(1904- ),安徽霍丘人。作家、文学翻译家。幼年曾上私塾,读过《三国演义》。1919年到阜阳第三师范学校读书,其间经常阅读《新青年》、《少年中国》、《觉悟》、《学灯》等报刊,受“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特..

梁实秋读书

梁实秋读书:梁实秋(1903-1987)名治华,以字行。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1923年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入哈佛大学等校研读英美文学批评。1926年回国后在南北数大学执教,并曾编辑《时事新报》副刊和《新月》杂志等。1949年东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