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述

    撰述 : 作者依其个人理解和习惯的不同,对其作品有几种不同的署法。有署著、作、撰的,有谦称述、学的,也有实为著作而署为编著的。不论何种署法,凡不属形象思维而是逻辑思维的作品,统称为撰述。亦称著述、著作,或单称撰、著、作、都含有创作的意思。撰述一词一般多用于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著作上,文艺创作习惯上不用。

  中国传统对撰述极为重视。立言 (著书立说) 同立德、立功并称为三不朽。《左传·襄二十四年》:"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对中国学术文化作出了划时代贡献的孔子,司马迁称赞他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然而孔子却谦逊地说他自己"述而不作"(《 论语·述而 》),意思是他只是阐述前人的学说而不敢轻言创作。孔子反对没有根底,没有源流随意创造的做法,所以他又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孔子的开创性的删定、 整理工作应当说是著作, 所以孟子推崇他说"孔子惧,作《春秋》"。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韩)非为人口吃, 不能道说, 而善著书",在这里他正确使用了"著书"的本意。文化是在历代中外学者、思想家、科学家的著作的基础上积累、发展起来的。 撰述应是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 具有独到见解,能把人类文化推向高度,开拓新的认识领域的专著、论文等作品。

  撰述(著述、著作)的形式不拘一格。片言只语的汇集如《论语》和比较系统的《孟子》、《荀子》都是撰述。古人的著作常常大量借用或引用前人或别人的作品来发挥自己的看法,《汉书》之于《史记》就是这种情况,但并不妨碍《汉书》成为可以同《史记》并列的名著。王弼注《老子》,裴松之注《三国志》,乃至后来朱熹注《四书》,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虽然注文貌似琐碎,但实际上自成体系,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也可以入撰述之林,成不朽之业。有些注释可以成为后人系统研究的对象。人们可以从《四书》的朱注研究朱熹的思想,陈垣的《通鉴胡注表微》也充分说明了胡注本身的价值。

  撰述与编著性质相近,但也稍有区别,不同之点在于:编着重于组织、整理已有的成果,目的是普及和便利学者;著则注重发挥新的研究成果,以推进学术之进步。从历史上看,在发生激烈变动和思想活跃的时期,往往就是产生伟大著作的时期。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时代等等,都是名著大量出现的时期。

  撰述总是同科学研究工作密切相关的。它往往经成年累月的探索甚至耗毕生的精力。因此国家要保护并奖励著作。

为您推荐

传 : 见注释。 ..

著作权人

著作权人 : 见版权所有者。 ..

周太玄(1895~1968)

周太玄(1895~1968) : 中国出版家。又名周无。四川成都人。中学时代与郭沫若相交。1918年与李大钊等 7人发起组织"少年中国学会"。1920 年在吴玉章帮助下加入"勤工俭学会"赴法国留学,获硕士、博士学位。1931年..

专集

转报站

转报站 : 将从发报端传来的新闻电报信息经转换后传送到目的端的电报中转站。   转报站有无线转报站与有线转报站两种。无线转报站主要是为了增加通信距离,改善传输质量,所以也称作中继站。有线转报站是由..

中央苏区印刷厂

中央苏区印刷厂 : 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赣南闽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印刷厂。有 4所:工农民主政府中央印刷厂、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印刷所、财政人民委员部印刷所和少共中央《青年实话》印刷所。工..

著作

著作 : 见撰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