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 : 对新闻事件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法。

  深度报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方新闻学论著。美国新闻学者认为,深度报道是解释性报道的深化和发展。解释性报道提供事实,展现背景和意义;深度报道则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具体表现为对新闻要素的When(何时),既把握现在,又追溯过去,推断未来;对Where(何地),既掌握现场情况,也注意延伸和波及的地方;对Who(何人 ),既了解当事者,也采访直接间接相关人物;对What(何事),既明确交代发生的事件,也尽量挖掘有关情况和细节;对 Why(何故)和How(如何),既说明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还要分析其意义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追求新闻报道"深化"的潮流,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随后遍及西方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余波和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世界动荡,社会生活不安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日益错综复杂,令人迷惘。读者不满足于单纯陈述事实的报道,加上以快速见长的无线电新闻广播的竞争,迫使美国报纸、通讯社于1933年采取停止对电台供稿的联合行动,并谋求新的对策──深化解释性报道,进而向新闻 6要素全面深挖,以对抗电视新闻崛起的新挑战。40~60年代,深度报道有了长足的发展。

  深度报道可根据内容采用相应的新闻体裁,主要有述评性新闻、分析性特稿、调查报告等。发稿形式灵活,有单篇,也有系列报道或成书发行。

  在中国,"深度报道"还有另一种含义,即对能够揭示事实真相及其性质、意义和给人以启迪的新闻报道的概称。

为您推荐

社会新闻

社会新闻 : 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以及风俗民情、自然界和社会上奇特现象的新闻。   西方报纸大量刊载社会新闻,是在19世纪30年代欧美大众化报纸盛行的时期。..

《少年中国》

《少年中国》 : 五四运动时期政治学术团体少年中国学会的机关刊物。1919年 7月15日创刊于北京。月刊。原为竖排,自第 4卷第 1期起改为横排。第 5期起改在上海印刷发行。李大钊、王光祈、黄演存先后任编辑主..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 中国近代出版事业中历史最久的出版机构。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设有分馆。   创办人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风池等。最初以印刷商业簿..

邵公文(1913~  )

邵飘萍(1886~1926)

邵飘萍(1886~1926) :   中国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新闻教育家、新闻学者。曾用名镜清、振青,笔名飘萍、素昧。浙江东阳人。1886年10月11日生。1902年入浙江高等学校,毕业后在金华中学任教。1911年赴杭州办《..

社论

社论 : 代表编辑部观点的言论。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代表同级党委的意见。   "社论"的英语为" Editorial",也可译作"编辑的"或"总编辑的"。按欧美国家新闻界人士的理解,社论是报纸或杂志总主笔或领导人表达意..

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 : 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于西方国家。   社会责任的思想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制订《报业法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