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1019~1086) : 中国北宋史学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仁宗宝元进士。 授礼部郎,累迁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他早年立志编修《通志》,以"叙国家之盛衰,著生民之休戚",探求历代王朝治乱兴衰之迹。嘉祐年间,开始著述,于英宗治平元年(1064),撰成历代大事年表《历年图》。尔后又在此基础上撰成自战国迄秦《通志》八卷上进。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以其书"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御制序文,以资鼓励,并进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御史中丞。王安石推行新法,他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由,反对变法。神宗不从,任为枢密副使,他坚辞不就,退居洛阳,官西京御史台。神宗许其书局自随,自择助手,听阅馆阁图籍。于是,他自任主编,开始专心修史。其协修有刘恕、刘攽、范祖禹,其子司马康任文字检阅。修史之始,首先进行严密分工, 以刘恕为全局副手," 讨论编次, 多出于恕"(《传家集·乞官刘恕一子劄子》卷五十三)。魏晋、南北朝部分亦由刘恕承担;刘攽负责汉史长编;范祖禹负责唐史及五代史长编。三人与光志同道合,均为史学名家。他们不仅分工明确,而且编撰步骤井然有序,主编先订计划,编纂分三段进行:一是拟定"丛目" (即全书的大纲 ),先将史料加以排比, 标举事目,附注资料。二是辑录"长编", 或称"草卷", 实际上就是草稿。其编纂原则是"宁失于繁,毋失于略" (《传家集·答范梦得》卷六十三 )。三是删定成书, 由主编润色删削,总括其成。书成之后,为便翻检,主编又撰《目录》30卷,可供检索大事。为别资料之异同,标明去取,又撰《考异》30卷。历时近20年,于元丰七年 (1084) 进呈。全书引用资料除正史外,尚有 322种。记事上起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下迄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 (959),凡12代,1362年。博而得其要, 简而周于事,不仅有较高史料价值,对于推动史籍编纂学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书成,迁资政殿学士,神宗赞其书为"典刑之总会,册牍之渊林。"哲宗继位,任相 8个月,尽废王安石新法。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述尚有《潜虚》、《均韵指掌》、《类编》、《传家集》、《涑水纪闻》、《稽古录》等37种。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