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 : 用丝网作基材的一种孔版印刷。通常是把蚕丝、尼龙丝、聚酯纤维或不锈钢丝编织成的丝网绷紧在框上,然后用手工或光化学法,在丝网上制成由通孔部分和胶膜填塞部分组成的图像印版。印刷时网框内的油墨在刮墨板的挤压下从通孔部分漏印到承印物上。

  丝网印刷是从型板演变而来,中国秦汉时有夹缬型版,即将织物夹紧于两块镂空型版之间,于镂空处涂刷色浆。隋唐时出现用生丝和粘附材料连结加固的精细型版,可视为丝网印刷的原始形式。型版印刷技术于唐代传到日本并得到发展,开始使用丝网贴于型板上的"贴纱"工艺。后英国人S.西蒙于1907年获得了把丝网绷在框子上制成印刷版的发明专利。另有人认为此法由美国的F.维莱特最早应用。因当时所用丝网是蚕丝织的绢网,故称"绢印"。20世纪60年代,在光化学、合成纤维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影响下,已广泛采用尼龙、涤纶、不锈钢网作为基材,丝网印刷技术日臻完善。丝网印刷的特征是:①墨层厚,一般可达0.03~ 0.1毫米;②各种性状和形态的油墨都适用;③印刷版版面呈软弹性,对承印物保护性好;④ 印刷压力很小, 只是轻轻地线接触,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承印物原则上都可以印,如丝绸、棉布、针织品的印花,标志牌、广告牌、路标的印制,器物的标志面板、铭牌,瓷器、家具的装潢及金属、玻璃、皮革、塑料、建材制品的印刷,不论平面、曲面,硬的物体、软的海绵,大的壁画、广告,小的厚膜、集成电路,都可以用丝网印刷。工业上应用甚广,并可用于出版和绘画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0多年来因纺织、玻璃、皮革、塑料、陶瓷、电子等工业对印刷的需要,现代丝网印刷技术发展较快。特别是进入80年代,丝网印刷技术的应用与日俱增, 从事丝网印刷器材生产、 工艺研究、商品销售的单位应运而生。丝网印刷彩色阶调复制技术的开发应用,打破了丝网印刷不能印精细彩色图像的惯例。各种丝网印刷机、 制版感光胶、 橡胶刮墨板、铝网框、张力计等丝网印刷机材的国产化和各种丝网印刷制版工艺的推广,使丝网印刷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丝网印刷新技术正处于开发的进程中,在高性能的丝网印刷感光胶、高速度的丝网印刷机、科学的制版方法及规范、 新的丝网印刷油墨品种、 无压力丝网印刷(如静电丝网印刷)对特殊物品的印刷工艺等方面,将会有新的突破。

  参考书目

 日本丝网印刷技术协会编,郑德海译:《丝网印刷》,印刷工业出版社,北京,1985。

 陈维稷主编:《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北京,1984。

 M.Schwalbach, Silk-Screen Printing, Dover Publication,Inc. New York,1980.

为您推荐

斯诺,E.

斯诺,E. :   美国记者、 作家。 1905年 7月11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1926年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习,任《堪萨斯星报》校园通讯员。1928年开始预期 1年的环球旅行,于秋季到达中国,任上海《密勒氏评论..

毕昇

毕昇 : 中国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人。 北宋时人,生卒年月、籍贯、经历均无考。据同时代的科学家沈括(1031~1095)在所著《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中记述,庆历年间(1041~1048)布衣(平民)毕昇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

书店

书店 : 出版事业的组成部分, 图书商品流通的主要承担者。中国古称书肆、 书坊、书林、书铺、书局。 在历史上,书店统一经营出版、发行业务,有的还兼营印刷。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出版、印刷、发行实行专业分工..

《说文解字》

手选照排机

手选照排机 : 原始的照相排字机,也称手动式照排机。第 1台用于拉丁文字排版的照排机于1915年问世。1924~1929年日本研制出排汉字的"写真植字机"。中国印刷专家柳溥庆与陈宏阁曾于1936年制成中文照相排字机样..

受众

受众 : 接受信息传播的群众。原指演讲的听众,引入传播学后,泛指报刊、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电影的观众等。受众是积极主动的信息寻受者,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寻求各种信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受众对于外来信..

私宅刻本

私宅刻本 : 版本类型。历代私家出资或主持刻印的书本。私宅、家塾刻书的性质,与书坊刻书不尽相同。书坊刻书以出售营利为主要目的,私宅、家塾刻书则出于自己对圣贤师友的崇尚,要推广某种思想或学说。明、清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