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夹装

    梵夹装 : 古书装帧形式之一。源于古印度用梵文书写的贝叶经。古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佛教经典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书写在贝多树叶上。《酉阳杂俎》卷十八:"贝多,出摩伽陁国,长六七丈,经冬不凋。此树有三种......西域经书,用此三种皮叶。若能保护,亦得五、六百年。"中国隋代杜宝《大业杂记》:"......新翻经本从外国来,用贝多树叶。叶形似枇杷,叶面厚大,横作行书。约经多少, 缀其一边,牒牒然, 今呼为梵。"元代胡三省给《资治通鉴》作注,于唐懿宗"自唱经,手持梵夹"句下,注曰"梵夹者,贝叶经也。以板夹之, 谓之梵夹"。表明梵夹装,系专指古印度用梵文书写的贝叶经的装帧。其方法是将刻写好经文的贝多树叶,依次摞成一摞,在摞的上、下各夹配一块与经叶大小长短相同的竹片或木板。于夹板中段, 隔开一定距离, 连同经叶垂直穿两个小圆洞。再用绳索两端分别穿入两个洞,直至穿过另一边的夹板,将绳索勒紧结扣,一部梵夹装的书籍就算装帧完毕。

  早期中国书籍的制作材料,不同于印度。先后采用过竹、木简、版牍、缣帛,最后采用了纸张。这种材料制作的书籍,无法采用梵夹装;且梵经译汉,亦无所谓梵称。故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书籍没有梵夹装。但梵经译汉之后,特别是译成中国的少数民族语文之后,例如藏文、蒙文藏经,其用纸张书写或雕印的经叶,也有仿效贝叶经的。这种经集数叶成一摞之后,也有上、下用木板相夹,而后用绳索、布带相捆的。虽非贝叶经的梵夹装,但显然是对梵夹装的模仿,故亦可称为梵夹装。

为您推荐

凡例

凡例 : 著作的体例,亦称例言、发凡。源出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 :"其发凡以言例。 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实际上是指孔子据史书的旧体例来修订《春秋》的通..

《讽刺与幽默》

《讽刺与幽默》 : 见《人民日报》。 ..

《费加罗报》

《费加罗报》 : 法国历史最久的法文对开日报。1854年在巴黎创刊。原名《油灯》,周刊。1866年11月改为日报,更名《费加罗报》。重视地方新闻与文学艺术专刊。1870年后加强政治报道。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

梵蒂冈广播电台

翻译馆

翻译馆 : 中国清代末期官办的译书机构。徐寿、华衡芳等人于同治六年(1867)冬筹办,附设于上海江南制造局,前后近40年。聘请英国人伟烈亚力、美国人傅兰雅、金楷理等入馆与中国科学家合作译书。共译出图书一百..

冯雪峰(1903~1976)

冯雪峰(1903~1976) :   中国出版家、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原名福春。笔名画室、洛扬等。1903年6月2日生于浙江义乌。1976年 1月31日在北京逝世。1926年开始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介绍与传播 。1927..

费尔南·纳唐出版社

费尔南·纳唐出版社 : 法国综合性出版社,1881年由 F. 纳唐在巴黎创立。主要出版低幼与儿童读物、中小学教科书、软件、教育游艺品、词典、百科全书、美术书。下设普通文学与青少年部、教科书部、国际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