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主根据地报刊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华北、华中、华南等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同时,在这些根据地内创办了大量报刊。
概况 1937~1939年间,华北、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约有700种报刊。这些报刊都是由中国共产党在当地的各级党委及其领导的政府、军队和民众团体创办的。大多数是油印小报,少数是铅印或石印的。1939年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对报刊进行整顿,集中力量建立各级党委的机关报,报刊数量缩减,质量提高,布局更为合理。
华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报刊 在晋冀鲁豫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1939年1月1日在山西省沁县创刊。社长兼总编辑先后是何云、 陈克寒。 此报培养并为各地输送了大批新闻干部和技术骨干,为发展和壮大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报还创办了对敌占区进行宣传的报纸《中国人》周刊。1943年10月, 《新华日报》(华北版)改为《新华日报》(太行版), 成为太行区党委机关报。晋冀豫区党委办有《晋冀豫日报》,其前身是《胜利报》。太岳区党委办有《太岳日报》,其前身为《黄河日报》,后改为《新华日报》(太岳版)。冀鲁豫区党委办有《冀鲁豫日报》, 由《鲁西日报》和《卫河日报》合并而成。冀南区党委办有《冀南日报》。晋冀鲁豫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主要刊物有 《战斗》、 《抗战生活》、《华北文化》、《新华周刊》等。
在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于1940年11月 7日由《抗敌报》改名而成立。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办有《抗敌三日刊》。晋察冀边区政府办有《救国报》。冀中区党委办有《冀中导报》。冀东党委办有 《救国报》 。平西根据地办有《挺进报》,后迁至平北出版,曾发行到北平(今北京)城内。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创办的《晋察冀画报》,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第 1份新闻摄影画报。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主要刊物有《新长城》、《抗敌周报》、《群众杂志》等。
在晋绥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抗战日报》创刊于1940年 9月18日。原为晋西区党委机关报,后改名《晋绥日报》。还办有通俗报纸《晋西大众报》,后改名《晋绥大众报》。晋绥军区政治部办有《战斗报》和《战斗月刊》。
在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1939年1月1日创刊。八路军山东军区政治部办有《战士》。胶东地区党委办有《大众报》。其他地区办有《鲁中日报》、《滨海时报》、《鲁南时报》、《渤海日报》。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主要刊物有《大众》、《山东文化》等。
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报刊 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报《江淮日报》1940年12月 2日创刊。新四军军部办有《抗敌报》。新四军第四师办有《拂晓报》,后为淮北区党委机关报。盐阜地区党委办有《盐阜报》、《盐阜大众》报。鄂豫边区党委办有《七七报》。新四军第五师办有《挺进报》。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主要刊物有《江淮》、《实践》、《江淮文化》、《抗敌》杂志等。
华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报刊 广东东江抗日民主根据地办有《新百姓》报,后改为《东江民报》。广东人民游击队东江纵队办有机关报《前进报》。在海南岛,中共琼崖特委办有《抗日新闻》。
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报刊是在农村和战争的环境中创办的。由于受到日伪及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经济封锁和日本侵略军的残酷"扫荡",办报条件极其艰苦。敌后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怕流血牺牲,坚持办报,很多人献出了生命。他们还参加大生产运动,厉行节约,保证供给,并且自己生产办报用品。这些报刊经历了整风运动,在延安《解放日报》(延安)的带动下,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在反映和指导敌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抗战和建设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