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

    刘半农 : 《新青年》编辑人之一,著名报纸副刊主编。江苏江阴人。1891年5月27日生。原名寿彭,改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号曲庵,笔名海、寒星、含星、范奴冬,堂号含辉堂、桐花芝豆堂、双凤凰砖斋等。1904年入本城翰墨林小学,1907年入常州府中学。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辍学,一度在翰墨林小学执教,课余曾与吴研因等编辑 《江阴杂志》。1912年去上海,入开明剧社充任编剧。1913年转入中华书局编辑部任编译员。1915年10月10日,《中华新报》 在上海创刊后,任该报特约编译员。1916年10月1日,从 《新青年》 2卷2期起,开始发表《灵霞馆笔记》 (连载)、《欧洲花园》、《拜伦遗事》、《马赛曲》、《磁狗》、《琴魂》等译作和《我之文学改良观》、《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应用文之教授》等论文及不少诗作。1917年应陈独秀之邀,赴北京任北大预科教员。1918年参加 《新青年》编辑工作。同年1月,中国的新诗首次出现在该刊的4卷1期上,所载9首中就有他的两首: 《题女儿小蕙周岁日造像》、《相隔一层纸》。3月曾与钱玄同一起在该刊上合演双簧: 在4卷3期 《文学革命之反响》的总题目下,先由钱化名 “王敬轩” 写信给《新青年》 提出旧派的各种谬论,再由刘写《奉答王敬轩先生》从正面逐条驳斥,积极支持新文化运动。此外,还创造 “她”、“它” 字的用法,受到鲁迅的称赞。1919年4月,参加 “国语统一筹备会”,并起草 《国语统一进行方法案》。8月2日,根据北大推荐、北京政府教育部批准,赴欧留学。1920年5月,去国抵欧。初至英国,入伦敦大学的大学院攻读。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兼在法兰西学院听讲。1925年3月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旋获法兰西研究院之伏尔内语言学专奖。同年8月启程回国,重返北大任中国文学系教授,兼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1926年任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兼任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同年6月起,主编《世界日报》第5版《世界日报副刊》,内容以讲科学与趣味并重,半年后离去改由张友鸾接编。曾和北京《语丝》杂志建立密切关系,并经常为该刊撰稿。1929年春,再任北大国文系教授;同年夏,兼任辅仁大学教务长。同年,还任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纂员。1930年5月,又兼任北平大学女子学院院长。1931年夏,专任北大文学院研究教授,主管该院文史部事。同年9月1日,在北平《世界日报副刊》开始发表《五年的时间》,阐述五年前情况和今后希望。1934年6月19日到平绥线包头、张家口等地调查西北地区方言时,不幸染上回归热。7月10日回北平,7月14日逝世。著有《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汉语字声实验录》 (法文)、《国语运动略史》 (法文)、《宋元以来俗字谱》、《半农杂文》、《半农杂文二集》、《扬鞭集》 (新诗集)、《瓦釜集》 (民歌集)及大量译著。

为您推荐

邵元冲

邵元冲 : 国民党报刊编辑撰稿人。浙江绍兴人。初名骥,字伯瑾,又字翼如,笔名玄中、中子、玄圃等。13岁中秀才。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1911年东渡日本。辛亥革命后回国,开始从..

徐新六

徐新六 : 金融资本家和报业董事长。浙江余杭人。字振飞。早年在杭州养正学堂求学,1902年入上海徐家汇南洋公学。1908年毕业后赴英进伯明翰大学学习冶金专业,获学士学位;1912年又在英国维多利亚大学..

汪东

汪东 : 近代报人。江苏吴县人。原名东宝,字叔初,后改名东,改字旭初,号宁庵,又署寄安,笔名寄生、弹佛、梦秋、宛童等。早年留学日本,曾在东京成城学校和早稻田大学等校学习。为同盟会员。1905年11月..

何海鸣

李达

李达 : 五四时期著名报刊政论家、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主要编辑撰稿人。湖南零陵人。1890年10月2日生。字永锡,号鹤鸣,笔名李特、江春、胡炎、H.M.、立达、平凡等。1905年就读于零陵永州中学。1909年..

康心如

康心如 : 民初至五四时期的报刊活动家、重庆金融界著名人士。祖籍陕西城固,1890年11月生于四川绵阳。名宝恕,字心如。弟兄四人,排行第二。1906年到成都考入客籍中学堂。1907年曾在成都鼓楼北街开设..

陈公博

陈公博 : 抗战时期充当汉奸,大革命前后的报刊编辑和撰稿人。广东南海人。曾用名曾景甫。早年在广东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1918年10月加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