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祈 : 五四时期著名报刊编辑记者。四川温江人。1892年10月5日生。字润屿,笔名若愚。为其父早卒后的遗腹子,幼年依赖寡母生活。9岁入本县私塾读书。13岁因得祖父学生赵尔巽资助入胡峻主办的成都第一小学。1908年考入四川高等学堂分设中学,与郭沫若、李劼人、曾琦、周太玄、魏嗣銮、蒙文通、张煦等同班就读。1912年毕业,任成都《晨钟报》 编辑。1913年离蓉经泸州东下,任重庆《民国日报》 编辑。1914年出川到北京,考入中国大学攻读法律。1915年10月,成都 《四川群报》 出版后,担任该报驻北京通信记者。后经周太玄介绍,担任北京 《京华日报》 记者。并经四川同乡陈愚生介绍,结识北京 《晨钟报》 主编李大钊。1918年6月毕业,并于6月30日与李大钊、陈愚生等发起组织少年中国学会,担任筹备处主任。同年7月,成都 《川报》 创刊后,又担任该报驻北京通信记者。12月22日,与陈独秀、李大钊、高一涵、胡适等发起创办 《每周评论》,并任编辑,为它撰写过 《国际社会之改造》 等7篇文章。在五四运动期间,为《川报》 发回50多篇通信、专电,及时报道了巴黎和会的消息和北京五四爱国运动的情况,对四川五四运动的兴起起了推动的作用。1919年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任执行部主任兼编译员,主持会务并创办会刊 《少年中国》 月刊,曾为该刊撰写 《吾党今后进行意见书》、《少年中国之改造》、《少年中国学会之精神及其进行计划》、《留别少年中国学会同人》、《少年中国学会问题》、《我们的工作》、《我们应怎样运动》 等20多篇文章。此外,还为 《新青年》、《星期日》 等刊物撰稿,进行反帝反军阀的宣传。同年底,与蔡元培等人在北京发起组织工读互助团。随后,与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又发起工读互助团募捐。1920年4月赴德国留学,入法兰克福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同时兼任北京《晨报》和上海《申报》、《新闻报》、《时事新报》驻德特约通信员。先后为《晨报》 与 《晨报副镌》 撰写了《择业》、《俄罗斯之研究》、《社会主义的派别》、《劳动者的权利》等10多篇文章; 为 《申报》撰写了《留德学界之近况》、《德国各党之纲领及其现状》、《德国对华之外交》、《欧洲各国经济现况》(为系列报道,分别介绍荷兰等16国)、《德国报界之厄运》、《德国之新闻事业》、《德国人之音乐生活》、《世界人口问题》等98篇 “德国特约通信”(据1920年12月10日至1923年11月13日之统计); 为其它报刊也撰写了不少文章。1922年迁居柏林,改习音乐,走上 “音乐救国” 的道路。先在一所音乐专科学校学习音乐理论与音乐史,不久升入柏林大学音乐系深造,1926年转到波恩大学继续研习音乐,并从事音乐著述,先后出版了 《西洋音乐进化论》、《西洋音乐与诗歌》、《西洋音乐与戏剧》、《东西乐制之研究》、《音学》等著作。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在柏林及法兰克福各大报上发表文章,反对日本侵略中国,并参加了一些爱国活动。1932年12月1日起,开始在波恩大学东方学院担任讲师,讲授中国文艺,并写有多篇中国音乐论文,用德文发表在德国报刊上。1934年以 “中国古代歌剧研究”论文,获得音乐博士学位。1936年1月12日因脑溢血病逝于德国波恩医院,其骨灰由友人运回国内营葬于成都东门之牛市口。平生著述甚多,在德16年中著译书籍60余种,另为中外文报刊撰稿约300篇。主要著作有 《音学》 (1929)、《西洋音乐与诗歌》、《西洋音乐与戏剧》、《中国音乐史》,译著有《西藏外交文件》、《库伦条约之始末》、《美国与满洲问题》,德文著述有 《中国古代之歌剧》 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