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 : 五四时期著名报刊编辑。祖籍浙江绍兴,1897年12月21日生于江西进贤。字志希,笔名罗毅。其父罗传珍长期在江西做官,曾任进贤等县知县。1914年进上海复旦公学学习,曾在 《复旦杂志》第3、4期发表 《二十世纪中国之新学生》 一文。1917年秋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主修外国文学。次年协助蔡元培主持国史编纂处工作。并开始在《东方杂志》、《新青年》月刊发表著译文章。1919年1月1日,与傅斯年、徐彦之发起成立 “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傅斯年主编,他任编辑,在创刊号上即发表《今日之世界新潮》、《今日中国之小说界》、《今日中国之新闻界》3篇文章,曾热情赞扬十月革命。后又发表《什么是文学》 (1卷2号) 等文。在该刊先后发表34篇文章和通讯,是仅次于傅斯年的主要撰稿者。并积极参加五四运动。5月5日,被派为北京学生界代表,往南京、上海等地各大学进行联络,曾在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5月26日,在北京 《每周评论》 第23期用 “毅” 的笔名发表《五四运动的精神》 一文,最先使用 “五四运动”这一名词。10月,将“五四”时停刊的《新潮》复刊,自任主编,开始鼓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12月1日2卷2号发表《近代西洋思想自由的进化》一文,公然否定自己以前对十月革命的赞扬。在1920年5月2卷4号发表《一年来我们学生运动的成功失败和将来应取的方针》一文,根本否定“五四”运动的群众性革命风暴。1920年秋赴美留学,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历史与哲学;一年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1922年秋离开美国到欧洲,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4年。1926年夏回国,在北伐战争中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旋任总司令部编辑委员会委员长,积极支持“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8月任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副主任。1928年8月任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1930年5月任武汉大学教授,1931年1月到南京任中央政治学校教务主任兼代教育长。1932年8月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1937年10月将该校迁至重庆沙坪坝。1938年曾在成都《新新新闻》等报刊发表《建国在作战的时候》、《战局对话》等文章。1941年9月辞去中大校长职。10月任滇黔考察团团长。1943年3月又任新疆监察使兼西北考察团团长。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7年5月1日,出任国民党政府驻印度大使。1949年12月后回到台北。1950年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年兼任台湾蒋政府“考试院”副院长。1957年任“国史馆”馆长。1969年12月25日病死于台北。著有《科学与玄学》、《新人生观》、《新民族观》、《滇黔寄兴》、《西北行吟》、《心影游踪集》、《逝者如斯集》、《中山先生伦敦蒙难史料考订》、《文化教育与青年》等书,译作有《思想自由史》等书,曾主持编印《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国父百年诞辰纪念丛书》及部分《革命文献》。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