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

    刘光 : 重庆《新华日报》 副刊《青年生活》 主编。湖南益阳人。原名李杏林。父亲被反动派所枪杀。他和母亲逃亡在外过着流浪的日子。从9岁起就参加革命,在湖南投入大革命。以后在革命队伍中长大。12岁时在湖北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3岁时担任该团支部书记和区巡视员的工作。从少年时代起在上海工作。1932年“一·二八” 事件爆发的时候,在上海组织工厂、学校和弄堂的儿童为抗日的十九路军服务。同年被党组织送到苏联莫斯科读书,经刻苦学习而通晓俄文,1936年12月回国。抗战爆发后,在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和前方作抗日救亡的工作,并在延安主编 “西青救” 的机关刊物 《青年战线》。1940年2月自延安到重庆,担任中共南方局青委书记兼 《新华日报》 副刊 《青年生活》 主编。他坚持 “与广大青年生活在一起”,“竭力帮助每一个青年朋友解答和解决问题”,为了接待 《青年生活》 的朋友与读者,“常常忙得吃饭的时间也没有,‘简直和打仗一样’”。除1941年2月至1942年2月《青年生活》停刊外,他主编该刊将近4年,曾在重庆 《新华日报》 先后发表 《谈代英同志的工作作风与生活态度》、《世界青年为反战并争取和平的奋斗——纪念国际青年节》、《纪念第三届中国青年节》、《读最近各报关于青年的论文后》、《怎样度过今年的暑假》、《青年的路——对最近青年朋友来信的答复》等署名文章。他有 “全心全意为事业的积极态度,廓达爽朗的作风,朴实而天真的性格”,“他的名字‘刘光’ 在大后方青年和青年运动中流传了起来,为无数青年朋友所景仰和拥爱”,成为大后方 “青年的导师”。1945年昆明发生 “一二·一” 学生流血惨案,民盟青年区分部主任尚丁等前往汇报请示重庆方面的声援事宜,他指示最好能在12月9日开成追悼大会,《新华日报》 在同日出 《‘一二·九’ 十周年纪念特刊》 配合,他自己也在特刊上发表了题为 《纪念‘一二·九’,声援昆明同学》 的文章。1946年4月,当王若飞等遇难消息证实后,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流着眼泪撰写悼念文章。此外,还在 《群众》 杂志上发表 《列宁斯大林论青年》、《自由中国青年的意志》、《释马克思列宁论儿童的劳动剥削与解放》 等著译文章。同年5月初,离开重庆到上海,7月16日晨7时,不幸积劳成疾,患胃溃疡症,在四川北路的上海市立第四医院逝世。弥留之际,周恩来和邓颖超曾彻夜守护在病房。他的夫人叫刘肃晏,还留下了吃奶的孩子。7月19日,重庆 《新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出以 “中共代表团” 名义发出的《刘光同志讣告》,说他 “幼年即参加革命,抗战时期,先在前方,后在大后方工作,领导青年,为民族解放而努力”; 并连续3天发表署名的悼念文章。7月23日,该报又出版纪念专页 《刘光同志逝世追悼特刊》,除发表6篇署名的悼念文章外,还有吴玉章的亲笔悼词: “刘光同志,坚忍沉毅,做事踏实,生活刻苦,为群众服务,与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特别为青年群众所热爱,今不幸病逝,实为我党我国之大损失。” (原文无标点) 其遗著有 《论青年与青年运动》、《我们这一代的道路》。

为您推荐

袁水拍

袁水拍 : 著名诗人和报刊编辑撰稿人。江苏吴县人。原名光楣,笔名水拍、马凡陀、MVD等。1934年毕业于苏州高中。1935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仅入学3月即到上海浙江商业银行工作,后又转入上海中国银行任..

丁基

丁基 : 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八路军记者。陕西蓝田人。原名李百岑,又名李丁基。早年先在西安读中学,后又随母到南京读书。1936年到上海,入大夏大学经济系学习。因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被捕,被囚禁于苏州..

严问天

严问天 : 《大刚报》报人。安徽繁昌人。原名鸣。1938年8月开始进入新闻界,在河南信阳参加 《大刚报》工作,任编撰分工撰写社论。同年10月随该报迁移到湖南衡阳,任编撰主任。1939年加入中国青年新闻..

曹圣芬

杨西光

杨西光 : 著名新闻工作者。安徽芜湖人。早年曾入上海大公职业学校学习。193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为中共党员。被派到东北军第49军工作。1939年8月调任重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

李文辛

李文辛 : 晋绥边区著名新闻工作者。四川广汉人。1916年4月1日生。原名兴友,又名吉祥,笔名文辛、平野。生于贫苦农家。幼年在家读私塾。后进入广汉中学读初中。因家庭经济困难,仅一年就辍学在家,阅..

黄操良

黄操良 :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者。江苏吴县人。1933年起在上海、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任图书管理员、干事,《时事类编》 助编。1936年11月后任上海 《世界文化》 杂志特约编辑。抗战爆发后,在汉口、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