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 : 著名报刊活动家。安徽怀宁人。1879年10月8日生。原名庆同,又名由己,字仲甫,又字乾生,笔名独秀、三爱、只眼、实庵、撤翁、仲子、T·S·、CC生、方桓甫、张次南等约50个。1896年考中秀才。1898年考入杭州求是书院,开始参加反清革命活动。1901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就读。1903年因带头剪掉陆军学生监督的辫子,被遣返回国。同年8月7日,章士钊主编的 《国民日日报》在上海创刊,参加该报的编辑和撰稿工作,开始办报活动。1904年3月21日,在安徽芜湖创办并主编安徽省的第一张革命派报纸《安徽俗话报》半月刊,以 “三爱”笔名用语体文为该报撰写大量时评文章,进行反清革命宣传。1905年8月15日该报被迫停刊后,在皖北、上海、日本等地从事民主革命活动。1908年9月,在上海参与创办 《安徽白话报》。辛亥武昌起义后,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兼安徽师范学堂校长。1913年 “二次革命” 失败后,先避居上海,后流亡日本。1914年5月在东京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杂志》,进行反袁宣传。1915年8月返回上海,于9月15日创办并主编 《青年杂志》。次年9月自第2卷起改名为 《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主张文学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作了广泛的舆论准备。1917年1月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12月22日,与李大钊一起创办并主编政论性小报《每周评论》,以“只眼”笔名发表大量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的文章,成了“五四运动的总司令”。1919年6月11日晚,在北京前门外“新世界”游艺场散发 《北京市民宣言》传单被捕,系狱83天后,终因多方声援营救而于9月16日获释。1920年初返回上海。同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被推为书记,并创办我国的第一份工人报刊《劳动界》 周刊。9月又将其主编的《新青年》 月刊改组为小组的机关刊物。11月7日筹划出版该小组半公开的机关刊物 《共产党》月刊,由其起草的发刊词,第一次在中国树起了共产党的大旗。12月赴广东任省政府教育委员长兼预科大学校长,并为《广东群报》撰写发刊词《敬告广州青年》,成为该报的主要撰稿人。1921年2月,将《新青年》迁至广州出版,并帮助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劳动与妇女》周刊。7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9月从广州辞职回上海,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1922年9月13日,亲自筹划的党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手书刊名《向导》二字,撰稿达270多篇,是《向导》发表文章最多的作者。1923年12月,主编中共中央理论机关刊物《新青年》季刊第3期。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29年11月,因参加托洛茨基派活动被中共开除党籍。1930年3月,在上海创办中国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社刊《无产者》,并撰《发刊宣言》。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为中央书记,并创刊中央机关刊物《火花》。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8月出狱。1938年7月2日抵重庆,8月3日移至江津县城。支持全民抗战,不时有文章见于报刊。1942年5月27日病故于四川江津。1947年2月由其三子松年根据其遗嘱从江津迁墓回乡,在安庆市郊北关入土。前期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独秀先生讲演录》、《陈独秀文章选编》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