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敌报 : ①抗战时期在晋察冀边区出版的报纸。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关文娴街创刊。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办,政治部主任舒同兼任社长,沙飞为副社长。为3日刊,4开4版石印报。创刊号为红色套版,非常醒目。每期发行1500份。在印刷第24期时遭到敌机轰炸。1938年3月6日,报社随同军区机关转移到山西省五台县大甘河村和附近的海会庵夺庙内继续出版第25期,由洪水担任报社负责人。发行量增加到2400份。同年4月,该报成为新成立的晋察冀区党委的机关报,由邓拓任报社主任主持该社工作。该报第50期出纪念特刊,聂荣臻题词: “民族的号筒”;邓拓以殷洲笔名发表《抗敌报五十期的回顾与展望》一文,认为该报已成为边区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宣传者与组织者。8月16日,该报自第63期起正式改为铅印,为隔日刊4开4版报。标题用木刻大字,正文用4号字排印。第1版为社论、要闻,第2版是国内外大事,第3版是边区生活,第4版是文章、广告。辟有“国际风云”、“一周大事”、“边区生活”等栏目和《海燕》、《老百姓》等副刊。其中《海燕》由顾宁(司马军城)主编,1938年10月26日创刊,1939年元旦停刊,共出11期。《老百姓》于1938年11月21日创刊,是该报出版时间最长的副刊。发行2700份。10月初出版第85期后,该报又转移到平山县土楼村。1939年春,又迁至阜平县马兰村。同年报纸发行量达1万份,次年增至2.1万份。1940年11月7日,该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继续出版。②抗战时期新四军军部机关报。1938年5月1日在安徽泾县创刊。为5日刊,4开4版。初为油印,同年冬改为铅印。新四军政治部出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朱镜我主持,初由宣传部宣传科科长冯定兼任主编,1939年9月由继任宣传科科长汪海粟兼任主编。编辑有马宁等。撰稿人有朱镜我、薛暮桥、李一氓、聂绀弩、任光、黄源、丘东平、林淡秋及新四军领导人项英、袁国平、陈毅等。1939年春周恩来曾为该报题写报头。它以宣传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分裂阴谋为主要任务,着重宣传报道了新四军英勇抗敌的业绩。除一般消息外,还有战地通讯、各种问题讲解等。编排新颖,印刷精美,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先后出有文艺、战士园地、抗敌剧场、新文学、青年队等5种副刊。其中的“文艺”副刊,石西民等曾任编辑。以部队战士为主要读者对象,也发行到东南各地,销约7000多份。1939年9月,该报曾在皖中庐江出版江北版。同年12月16日,迁安徽定远县藕塘附近出版。名义上是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主办,实为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报。4开4版油印。负责人为刘彬、王阑西。1940年2月,该版随中原局、江北指挥部东进,到达新四军第五支队所在的安徽江苏交界处的半塔集,继续油印出版,发行2000多份。同年5月1日,江北版改为铅印4开报,并由3日刊改为2日刊,发行量增至4000多份。同年8月该报苏北版创刊,由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编辑,为石印3日刊。1941年10月,江北版停止出版。1941年1月4日,该报出版“告别号”第221期后因 “皖南事变” 而停刊。此期1版发表长篇社论 《临别之言》,并在其上套红叠印“告别皖南,进军敌后”8个大字; 2版载有叶挺、项英、袁国平、邓子恢的 《告皖南同胞书》; 3版载有夏征农的长篇诗作 《三年了,皖南》; 4版为新四军告别民众歌。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一师、二师又相继出版 《抗敌报》。同年1月,新四军一师政治部主办的 《抗敌报》 出版。油印4开2版,为3日刊。同年夏,该报由一师政治部移交给苏中区党委转到地方出版。由俞铭璜、徐光霄 (戈茅)先后兼任主编,徐志仁为副主编。编辑有周伯藩、高扬、邓克生、周平及上海来的戴平万、曾一凡、林淡秋、金人、蒯斯勋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