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日报 : 晋绥根据地出版的中共党报。1940年9月18日在山西兴县创刊。由原《五日时事报》、《新西北报》等合并而成。为4开4版铅印报。初为3日刊 (每周三、六日出版),1942年元旦改为间日刊,1944年9月18日改为日刊。原系中共晋西区党委机关报。1942年9月成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社长廖井丹、周文 (1945年后),副社长郝德青,总编辑赵石宾、郝德青 (1943年起)、常芝青,编辑主任常芝青,采访通讯部主任郁文、穆欣,通联科科长陈蝉鸣,美术科科长李少言,主要编采人员还有杨效农、阮迪民、黄照、殷白、汪涛、吉喆、甘惜分、李蔚然、张惊秋、高丽生、毛大风、王海原、王雷行、刘焕文、周元清、胡也、黎军、曾孚、鲁石、郑育之 (女)、王泽 (女)、廖冰 (女) 等。该报在 《创刊词》 中提出自己的三大任务是: 坚持抗战到底,坚持团结到底,坚持晋西北的建设。1942年5月19日,该报实行改版,并发表社论 《为改版告读者》 说: “作为根据地的报纸,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能针对根据地的实际情形,团结广大人民,组织一切力量,以实现根据地的政策法令和工作服务。它应当是深入群众的,不仅要把个别的日常的细微的活动,变为全面总合的系统的报道,不仅是从这些报道来标明工作的进步,而且主要的是根据这些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际工作。这是本报过去所没有作到的,也正是今后所要努力的方向。”通过改版,将地方版的篇幅扩大为两版,使其成为: 1版是以地方消息为主的要闻版,2版为地方消息版,3版是国内国际混合版,4版是副刊。用五分之三的篇幅报道本地区的新闻。副刊有 《文艺之页》、《吕梁文化》 等,并辟有 “思想漫谈”、“自卫战争笔谈会”等专栏。同时,加强对通讯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使该报拥有1000多人的通讯员队伍。这就大大加强了报纸的地方性与群众性。1942年10月1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通过《关于 〈抗战日报〉工作的决定》,指出: “《抗战日报》是晋绥边区六百万人民的报纸,是根据地党政军民的喉舌,是体现党和政府一切政策的有力工具,是反映人民生活和要求的镜子,是对敌斗争的锐利武器。凡我晋绥边区每个党员都有爱护它、研究它、为它写稿、为它传播的责任。”1944年12月20日,毛泽东专门对如何改进该报的编辑工作作指示说: “本地消息,至少占两版多至三版。排新闻的时候,应以本地为主,国内次之,国际又次之。对于外地与国际消息,应加以改造。对新华社的文章不能全登,有些应摘要,有些应印成小册子。不是给新华社办报,而是给晋绥边区人民办报,应根据当地人民的需要(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否则便是脱离群众,失掉地方性的指导意义。” 发行量最多时达到6000余份。1946年7月1日,该报改名为《晋绥日报》 继续出版。
- 欢迎来到文学网!